的一种现象。什么都是关系说了算。只要有关系,还就见面三分情。所以不要看清华表面上是中国第一理工类大学,但是在一些专门院校眼里,他们自己的那个一亩三分地儿上,还真的就是不容清华染指的。
沈一一还继续说道:“不过这也不是一成一变的。势力范围还是会此消彼长的。比如上交的那个船舶领域的优势会逐渐被抵消,而清华在很多方面的优势也会被削弱。”
谭中听到了沈一一对清华的评价,心里不爽了:“哦?你倒是说说看,清华的优势是怎么样被削弱的?说得不好我可不饶了你,要跟你们系上说至少把你这个学期的思政课的成绩往下调。都不爱校,想来也不爱国。”
沈一一毫不在意。她自认为一向说真话说实话,也认为其实谭中有那样的雅量足以接受真话。当然她更有信心以自己家里家长的身份,学校里不可能真的给她穿上什么小鞋。
“原因很简单啊。谭校长,你应该知道我们清华,还有北大加上上海的交大复旦,这些年来都有一个外号,叫作留美预备班吧?这个外号从解放前就跟着我们清华,现在只不过是重拾过去的称号而已。所以我清华人想出国,把出国当成是人生理想的已经是家学渊源了。要是自己的学生光想出国,不去占领国内相关体制内的阵地,那自然就会有别的学校的毕业生去占领。地球少了谁不会转啊。所以自然的,随着时间的一天天的过去,我们学校的人脉就会一点点地萎缩,然后校长您就会发现了,要争取一点点的项目,我们的优势会越来越少,想找个领导啊专家啊什么的走个后门什么的都不可能了。这一块,上海交大以后在船舶方面就会输给哈船和镇江船院,这会是我们最好的借镜。”
谭中无言了。难得沈一一说的话还真的到了他的心里去了。学生不想到国内的体制内企业工作,这是他现在难以回避的问题。说起来北大和清华的学生仍然还是香饽饽,用人单位还真的是很欢迎的。奈何那帮学生的心比天高,又早已不是理想年代一句振兴中华的口号可以打动的了,他们只想啃洋面包,不想在国内吃馒头喝稀饭了。这个问题,他们这些做领导老师的也没有办法强迫人家留在国内。所以在高教司开会的时候,说起这个问题,大伙儿都是很头疼的。而且学理工科的人,重逻辑推理。从沈一一刚才短短的分析来看,她说的那种结果还真的是有可能发生的。不过这种现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倒也是不必说得太细了。
为了转移开这个话题,谭中再一次把话题扯开了。
“好了。你今天来不是为了和我谈学校里教育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的吧?”谭中打趣地问沈一一。
“当然不是。我不是一开始就说过了吗。”沈一一说,“不过这话题一扯开就开起无轨电车来了。这也是谭老师您和我的关系太好,太亲切了,所以我看到你就没有把关的,把心里想到的就都说出来了。”
谭中看沈一一这番谄媚的话,笑骂道:“行了,不要再贫嘴了。虽然说我今天下午的行程都空了出来,但是我怕你这个小丫头一会儿说的问题太过于重大,可能要用很多的时间去处理。所以你最好长话短说,快点说你这次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如果问题很大,我可能还要打电话叫上系里的几个骨干过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沈一一见谭中已经等不及了,也知道自己不好再卖关子了。她也就顺着谭中的话说了下去。
“再叫人来倒是没有什么必要。其实我今天来主要还是首先把这个事情和老师您通上一个气,你好知道一下我设想的那个达成路径。至于具体的事情怎么来做,可能还是有待于您和在沈阳的两位老专家的深入沟通,明确分工后再来落实会比较好。”
“你说的那两位老专家就是萧屹瞻和安竹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