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服装厂这边有罗玉凤去运作。沈一一已经重新画了几个版式给她,让她找工厂生产,只是要求衣服上这回要绣上新出炉的商标了。而在小吃店这边,虽然多了几个股东,可是这几个股东更为卖力了。沈妈妈已经告诉林政委准备再招二个人了,这让林政委大喜过望。
一直以来,部队虽然和地方上有关系,地方上根据政策也有义务为随军家属安排就业,可是经济大环境不好,所安排的一些岗位也不可能待遇很好。可是大部分人图稳定,还是眼巴巴地望着僧多粥少的那几个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岗位。严酷的现实让负责这个工作的林政委十分头痛。上回沈一一刚开张那会儿,要招工的时候,林师长作了很多的工作,可是大部分人都对沈一一的这个小吃店半信半疑的,原来想招五个,可最后好不容易招到了四个。
谁知道过后,进去的那几个家属收入简直比进国有企业还要高,这就让一些当初犹豫最后放弃机会的人后悔不已。后来,原来不肯去的那些人又去找林政委,想让他帮忙说下情,让她们再进去,可是被沈一一拒绝了。沈一一认为规章制定很重要,也就是说信用很重要。当初都约定好了招工的时间,这些人放弃了,现在又想翻悔,那怎么可以。林政委也不好意思再次提出这样的要求。
可现在,由沈妈妈主动提出想再招二人,那正中林政委的下怀。他赶忙给沈妈妈泡了杯茶:“杨蕊啊,你看能不能多一个人呢?上回你们要招五个,可最后只招了四个,这回如果只招二个,那就一共只招了六个,只比你们上次想招的多了一个。所以这回干脆招三个,正好七个,怎么样?”
沈妈妈优雅而坚决地拒绝了:“老林,幸亏上回只招了四个。我们后来发现,四个人就能把这家店给管理好了,说明原来我们多算了一个人。所以这回我们只招二个,那么数字是真正好。”沈妈妈毕竟是有经商的血统在,私人企业,不养闲人的。能最大限度地压缩人力成本的事情,她是很愿意干的。所以哪怕是丈夫的老搭档给不断说好话,她也是一口咬定就这么二个名额,绝不多一个。林政委看沈妈妈意志坚定,他也不好意思再耍无赖,也就只好答应。
可是这回他一把小吃店要招人的事情散布出去,一下子就来了十几个人。林政委看着这一张张热切的面孔,涮这个下来也不好,涮那个下来也有问题,这一下子就为难起来。最后,他干脆想自己也别搞预筛选了,干脆就扔给沈家自己去烦恼吧,看他们最后会做什么决定,得罪谁。
可是他没有想到,沈一一这回根本就不搞亲自招人这一套。刚刚才晋升为股东的那四个人这回被她给用上了。她只要告诉这四位婶婶还是阿姨,这只招二个人。要是招的人最后不能干活,可能影响大家年底分红的。这利益上面,任谁都会六亲不认。这回这以刘婶为首的四个人可认真了,可谓是集体的智慧,最后选定了二人。沈一一看了定的二个人后,也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干脆把招工后培训的活也给了四个人,让她们就按之前自己给定的那一套来训练新人。
可能是人就很喜欢能够教教别人吧,享受一下自己比别人知识多的快乐,所以才会有“好为人师”这句成语。反正刘婶她们的老师做得在沈一一看来很称职的。
这回营区的修建科再做同样的活已经是熟门熟路了,基本上不需要沈一一再到现场去盯着了。唯一工作量大些的就是要把二家铺面的隔墙给打通。这方面人家是专家,沈一一也是绝不插手的。沈妈妈和沈师长呢,基本上也不亲自过问了。一来前面有了先例,二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是任务的层层分解。哪有当领导的事事必躬亲,他哪有这么多的精力呢?
沈一一这回放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又要期末考试了。快放寒假了,做学生的心情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