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41年7月造访普洛耶什蒂之后,他就被希特勒本人而不是德意志空军元帅戈林钦点负责普洛耶什蒂的防空。
格斯滕贝格也确实有两把刷子,作为一名空军老战士,1916年时就加入了先后由波尔克和“红男爵”里希特霍芬统帅的第2狩猎中队。1938年时,格斯滕贝格重新回到了德国空军,先后在华沙和布加勒斯特任职。1942年2月15日,其被任命为德国空军驻罗马尼亚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从那一刻开始,他日夜不停的调动25000人的部队和更多的苦力,在普洛耶什蒂建造出了一座防空火网。
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罗马尼亚宣布倒戈之后,这位空军少将带着四千名拼凑而成的部队冲进了布加勒斯特,试图占领市内的主要建筑。结果他被罗马尼亚人团团包围,多亏勃兰登堡伞兵部队的营救才得以脱险。不过他最终还是被关进了苏联战俘营,并在1955年死于肺结核。
总得来说,在将星云集、名人众多的德国空军里,格斯滕贝格并不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不过历史对他的评价虽然简短,却精炼到位:“二战期间,他在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地区组织的对空防御体系令人印象深刻!”
这么说吧,普洛耶什蒂油田地区已经成了世界上高炮配置单位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高炮部队是一支德国和罗马尼亚共同组成的部队,统归德国空军第五高炮师管辖。在师长尤里乌斯.库德纳少将的指挥下,已经在普洛耶什蒂外围建立了一系列的防空阵地,其中最主要的两处环形阵地集中了主要的火力,远端距离油田十公里,近端三公里。
库德纳少将还将最精锐的的第180摩托化高炮团配置在这里,同时将驻康斯坦察的第202高炮团的部分兵力也抽调到这里。这样,第180团指挥官奥斯卡.鲍尔上校手里就有了42个高炮连,其中32个连装备88炮,5个连装备105和128炮,另外5个连装备20和37炮,这些部队总计装备超过350门各类高炮。
罗马尼亚军队的高射炮部队来自于第4高炮旅,由第7和第9团组成。第7团直接配置在普洛耶什蒂中心区,拥有24个高炮连,主要装备20和37炮,第9团则有16个高炮连,配置在包括普洛耶什蒂和坎皮纳等在内的一个延展约80公里的区域内。罗马尼亚军队高炮数量大约为250门,有一定的88炮。此外,第7团的第3营还负责操纵阻拦气球,气球总数为71个。
对于这些防空火力配置,红军事先掌握了一定的情报,但是并不完善,事先在地图上被标注出的防空火炮阵地大约是真实数量的一半。
根据轰炸结束之后,德国方面的资料,上述高射炮在当天的战斗中一共发射了3552发88炮弹和56271发其他小口径炮弹。换言之,平均每架红军的轰炸机都将承受近百发炮弹的问候。
比如红军的第109轰炸机团原本准备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轰炸,但是很快地面猛烈的高炮火力就让该团不得不改变计划,他们狼狈的试图绕过高炮阵地群,但是密集的弹雨还是让他们险象环生。
根据幸存的飞行员回忆:“敌人的炮弹在空中爆炸,就像艺术家在画布上随意挥洒。炮击使云层呈现一种奇特的排列组合,最上方是蓝色,中间是白色,正前方则是由高射炮火的黑烟形成的黑色,期间还夹杂着炮弹爆炸时产生的巨大、狂暴的红色闪光。”
无奈之下,该团团长只能命令自己的小伙子“各行其便”。而该团的目标是罗美标准石油公司,不过没有人知道到底有没有Pe-8准确地找到了目标。事实上,该团的大部分炸弹都投到了田野和溪流之间。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该团副团长尼古拉耶维奇少校击中了“红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