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计划,在普里卢基、格列标恩卡将只投入两个集团军佯攻,而诺索夫卡才是红军的主攻方向。
可能有同志会看看地图,从地图上看,这三个攻击点,诺索夫卡在最北面,再往北就是德军控制的切尔尼西夫了,那里驻扎有相当数量的德军。
从这一点看,诺索夫卡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为从这里出发的红军很容易遭到北面切尔尼西夫德军的袭击,弄不好还有被抄后路的可能。相反,南边的格列标恩卡更安全,主力部队从这里出发至少更安全。
那么为什么最后的选择是诺索夫卡而不是格列标恩卡呢?图哈切夫斯基认为:“诺索夫卡离基辅更近,而且一路上没有河流的干扰,方便机械化部队长驱直入!”
似乎有点道理?那也仅仅是似乎而已。诚然从格列标恩卡出发,一路上要经过两条河流,对机械化部队确实有一定的干扰,而且这边也确实离基辅稍微远一点,但是这些都不是关键性的原因。
图哈切夫斯基之所以坚持主力从诺索夫卡发起进攻,原因只有一个,诺索夫卡离白俄罗斯更近,他从明斯克方向调过来的部队可以少走一点路。
是的,图哈切夫斯基就是在乎这么一点路程,对他来说基辅解围战不是必须的,明斯克反击战才让他魂牵梦绕。为了让部队少在基辅消耗,他就开始斤斤计较了。
而这也是让特里安达菲洛夫最恼火的地方,他更中意于格列标恩卡,原因很简单,主力在这里发起攻击,可以避免受北面德军的干扰,可是全心全意地投入,至于什么河流和路程远近。
“那都是扯淡,冬天的乌克兰有哪条河不封冻?这怎么会影响机械化部队?而且诺索夫卡又能近多少,那么十几公里的距离有意义吗?”
只不过这一次没人能让图哈切夫斯基让步了,这位总 参谋长咬死了诺索夫卡,否则就不干,无奈之下也只能顺着这个别扭的家伙来了。
当然,图哈切夫斯基的坚持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从北面风尘仆仆南下的近卫机械化第一军确实轻松了不少,如果让他们赶赴格列标恩卡,那百分之百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抵达。
在北风呼啸飘着鹅毛大雪的晚上,彼得罗夫斯基的部队总算是遥遥晃晃的抵达了诺索夫卡,实际上稍微超出了规定时间几个小时。不过特里安达菲洛夫和图哈切夫斯基都知道这一路上近卫机械化第一军被暴风雪折腾得有多惨,也就没有吹毛求疵的追究责任了。
“战斗将于后天凌晨打响,让小伙子们抓紧时间休息吧!”特里安达菲洛夫愁眉不展地吩咐了一声。
什么事情让特里安达菲洛夫如此烦恼呢?很简单,无非是战役组织,按照原计划,部队抵达预定区域的时间应该更早,但是受暴风雪的影响,只能一次次的将集结时间延后,结果,现在几乎没有多少休整的时间了。
其实原本不需要这么赶,这么仓促的,原因是图哈切夫斯基死活不同意将原定于四月份的明斯克反击战推后,只能在赶着时间点发动基辅解围战役。
不光是部队很疲劳,准备工作也很仓促,还有大量的物资滞留在铁路上,在预定的三个攻击发起点,成列的车皮等待着装卸,反正在特里安达菲洛夫看来,两天之内是绝对搞不定的。
物资堆在车站可不是什么好事,一旦遭到敌人的空袭,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特里安达菲洛夫只能下了这么一道命令:“动员本地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力,一定要在明天日落之前清空所有场站堆积的物资!”
包围圈外,红军解围部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而在包围圈内,被围部队也开始高度紧张。比如朱可夫的部队,作为基辅包围圈内仅有的机械化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