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挑选出了政治素质最好、又具有一定文化水准的优秀士兵来伺候这些“大杀器”。
当然,41型37毫米轻步兵炮也不是没有优点,首先是重量轻,全炮重量不超过200公斤,适合基础设施落后而且营养不算太好的华夏士兵使用。
当时41型37毫米轻步兵炮一个炮班7人,四个士兵携带炮身和三脚架,另外三个士兵携带60发炮弹以及三只自卫用的步枪,基本上可以很轻松的进入战位并撤出,而且弹药基本上足够持续作战使用。
至于皮托炮威力较弱的问题,其实这也不是啥大问题,威力弱是相对而言,在欧洲,皮托炮既打不了坦克又啃不动钢筋混凝土工事属于废柴。但是在中国战场,鬼子的豆坦克真心是薄皮,皮托炮基本够用,而鬼子和伪军的造的炮楼,也不是欧洲那种钢筋混凝土的堡垒,真心是豆腐渣工程,只能欺负土八路,遇上了火炮是一打就垮。
其中115、120、129三个师,分别组建了下携24门轻步兵炮的炮兵团,剩下的28门则留在了延安总部炮兵团作为教学和培养炮兵使用。
苏联除了紧急提供了轻步兵炮之外,还提供了一批PTRS-18反坦克枪,这种14.5毫米的反坦克枪在1941年已经不能胜任反坦克任务,从1936年开始就大量从红军中撤装。但是必须要看到,PTRS-18反坦克是力不从心了,但是攻击轻型装甲车、轻型坦克或者土碉堡还是可以胜任的。
在八路军组织的第二次百团大战爆发前,苏联陆续空运了两千只PTRS-18和数十万发弹药。和需要7个人伺候的轻步兵炮不同,PTRS-18两个人就能使得开,虽然不能轰塌碉堡,但是压制住敌碉堡内的机枪火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部分优秀的射手可以轻而易举的狙杀碉堡内的敌兵。
除了轻步兵炮和反坦克枪之外,苏联还援助给了****大量的超轻型迫击炮,这种有点像工兵铲的37毫米迫击炮对红军来说算是鸡肋,在普及了榴弹发射器之后,就开始全面撤装。大量的堆积在了总 装备部的仓库了,如今可以清理掉这批占地方的存货,总 装备也是乐见其成。
不光是输送了大量现成的军火,苏联还赠送给了****一批机床,主要用于生产子弹、手榴弹以及轻型炮弹(37毫米步兵炮和37毫米迫击炮)。虽然在部分物资,比如炸药、发射药和铜、钢上****基本没有自产的能力,需要靠苏联援助,但是总比之前拆铁轨造枪造炮来得强了。
在苏联的援助下,八路军的攻坚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再也不至于遇上鬼子的炮楼就得用人命去拼。在第二次百团大战中,沉重地打击了鬼子的封锁战术,取得了比第一次百团大战更大战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也狠狠地抽了刮民党一嘴巴。
不过这些是后话,暂且不提。且说东北战局,从6月15开始,关东军集中了大约八个甲种师团,五个乙种师团和两个混成旅团和相当数量的伪军总兵力约60万人,向兴安省东北抗日同盟军、张鼓峰以及哈巴罗夫斯克方向发动了进攻。
其中三个乙种师团和两个混成旅以及相当部分的伪军负责进攻兴安北省,而剩余的部队则负责进攻哈巴罗夫斯克和张鼓峰。
战斗首先在兴安省打响,通过数年的发展,此时的东北抗日同盟军已经发展成了南北两路军,其中北路军就驻扎在兴安省,辖有五个师以及一个骑兵旅,总兵力约7万人。绝大部分部队装备的是苏制武器,包括莫辛纳干30骑枪、马克沁机枪。其火力水平基本跟NKVD的边防部队差不多,都是轻步兵,甚至跟边防部队相比,抗日同盟军还缺少大炮。
而鬼子的乙种师团说实话,实力并不差,跟甲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