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大踏步后退,连莫斯科都直接放弃,怎么看如今俄国佬是准备再次故技重施了。
福煦可不是拿破仑,虽然这二位都是法国人,但这不是说他比拿破仑强,实际上自拿破仑之后,法国军队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军事家了。一个个变得比英国人还保守,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好在福煦还是有点自知之明,保持相当程度的警惕性,反正对于协约国集团来说,已经击败了德奥同盟,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修理俄国人在中欧建立新秩序完全可以不必那么着急。
没有压力,福煦自然不会做铤而走险的事,所以他真心事一点儿都不急。恨不得再多积蓄一点力量,“努力”地一线平推下去。
不过福煦不着急,不代表就没有其他人着急。毕苏斯基是相当着急,差一点就变成“亡国之君”的他因为丢失首都、因为丧失国土遭到了相当多的攻击,政治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他希望联军的动作越快越好。
不可避免的,毕苏斯基跟福煦之间产生了不小的矛盾,两个人互相看不顺眼,互相抱怨,天天打嘴仗。而这种不团结的状态让协约国集团的首脑们也是相当的恼火。
当然,他们内部的争议也是一点儿都不小,有巴不得速胜的,也有保持冷静要求稳扎稳打的。反正一点儿也不比毕苏斯基跟福煦之间闹出的动静小。好在一连吵了好几天之后,这帮政客达成了一致:
“在保持冷静的状况下,尽可能快的收复华沙。”
当福煦接到这道命令之后,相当的恼火。在他看来这是毕苏斯基这个混蛋给上头灌了迷魂药,让那一套非常危险的速胜言论占据了上风!
不得不说,福煦太高看毕苏斯基了,那货对协约国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真正导致协约国集团作出加快节奏决定的,不是毕苏斯基,而是各国内部越来越不安分的无产阶 级。
随着俄国革命的胜利,布尔什维克向全世界无产阶 级证明了一点——无产阶 级武装夺取政权这条路子是可以走得通的!在俄国胜利的激励下,向往更加美好生活的各国无产阶 级开始向榜样靠拢,集 会、游 行、罢 工此起彼伏。连生活还算不错原本很安分的美国工人都开始走向街头,更不用说英法两国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无产阶 级了。
从1918年开始,工 人运动空前高涨,哪怕德奥投降也无法改变这一趋势。也就是说,帝国主 义集团内部确实像托洛茨基所言,很不安定,刚刚打赢了世界大战的他们还来不及品尝胜利的喜悦,就面临一场更加猛烈的内部****。在这一刻,帝国主 义集团确实拿不出全力去对付新生的布尔什维克俄国。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主 义集团内部对干涉俄国定下的目标肯定是不太高的,能铲除布尔什维克那当然是最好,当然做不到(可能性很大)的话,那就严重削弱布尔什维克的攻击性,将他们圈禁在极北苦寒之地就好了。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协约国集团确实想通过一场快速和决定性的战役解决问题,他们实在不能再维持一战那种消耗状态了。自然而然的,越快解决问题也就越好。而之前之所以不给福煦施加压力,原因是他们还没有达成一致而已。
福煦的压力山大,哪怕他再不情愿,也不能违抗集团内部的一致意见,除非他是不想当这个总司令了。在上层的压力下,福煦不得不调整了部署,放弃了之前的一线平推战术,终于将拳头伸出去了,而且一伸出去就是三只拳头。
其中法国拳头居中主攻,这只拳头包括五个师,也就是一个整编军的兵力。在法国人左右两翼,担任掩护辅攻任务的是三个师的英国远征军以及四个师的美国远征军。也就是说这只打出去的拳头包括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