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了解,才能发挥阴阳相济,天人合一的奇效。
当然胡老爷子不可能有这么多高深的理论,但是中医的基础却是相当扎实,吴易现在还是一张白纸,必须要练好基本功才行,所以有这个时间和机会,他自然不会浪费。
“老爷子,等你到了市里,我就正式拜你为师,您教了我这么多学问,礼数可不能少了。”吴易诚恳的说道。
胡老爷子摸了一把胡子,摇头说道:“我都是土埋脖子梗的老家伙了,可经不起你们这么折腾,这把老骨头一定要埋在石坳山才能踏实。”
“您这意思是不赞成这个整体搬迁的方案了?”吴易也替村里探探口风。
“你们这是做好事,我当然要赞成,只是年纪太大了,一辈子没出过这座大山,也不想出去了,就在这里替老祖宗守着香火吧!”胡老爷子不是不明事理,只是他自己是不准备离开了。
吴易这才意识到想要促成这件事情,恐怕没那么容易,不过这个难题只能教给赵村长来攻克了。
这里一老一少聊得是异常投机,村里面却是炸开了锅,整体搬迁的消息已经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了,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觉得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举双手双脚赞成,也有人坚决反对,认为这是抛弃祖业,对先辈不敬不孝,以后要遭报应。
赵村长跑了几家之后,心里已经大概有底了,其实大多数的青壮年都还是支持的,因为搬迁不仅有房子住,孩子们可以读好的学校,吴易还承诺了他们可以进入易雪集团上班,一家人就可以在城市定居,这总比四处打工,让孩子做留守儿童要好太多了。
最大的阻力就是那些老年人,他们年纪大了,最不愿意的就是离开故土,这一点赵村长自然也很理解,不过为了后代的发展,这点痛楚必须忍受,所以他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措施,在得到有威望的几家支持以后,把这个风放了出去,让大家广泛讨论,也好有个思想准备。
接下来的思想工作,村干部牵头主要攻克那些孤寡老人,至于各家各户老年人,都由自家的小辈来慢慢劝说,效率提高了不少,至于村民大会,留在了三天以后,有充裕的时间做准备工作,确保能以多数支持率通过这个提议。
村委会这边公孙哲终于找到一个机会,跟周妙菱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理事会的想法,这让周妙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你刚刚不是那么坚决的拒绝我了吗?怎么才几个小时的功夫又改变主意了?”周妙菱好奇的问道。
公孙哲想了想,违心的说道:“我刚刚仔细考虑了一下,石坳村搬迁以后,小学也就没有了,我要是能和你一起工作,以后就还能见到这些孩子,都已经三年多了,就这样分开还真是舍不得。”
虽然这个理由很充分,不过周妙菱还是有些怀疑的说道:“不会是我们那个吴总跟你说什么了吧?你不用理他,我可不想有人被胁迫。”
“这家伙果然干这种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太特么不是东西了。”公孙哲在心里暗骂一声,头却揺的跟拨浪鼓一样,说道:“没有,他什么都没说,反正我也跟他不熟。”
“那就好,我们那里正却一个文案,以后这慈善倡议书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以你的文采应该是绰绰有余了。”周妙菱扬了扬手里那本薄薄的诗集,里面的十多首诗歌她都仔细研读了一遍,比起那些出版的诗集真差不到哪去。
“这……这怎么到你手里了?都是我无聊的时候瞎写的,你快还给我吧!”公孙哲有些紧张了,这些诗词从来没有第二个人看过,就像他的日记一样,平时根本不拿出来。
周妙菱一把揣起那本小册子,促狭的笑道:“哎呦……这个时候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