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微微一笑道:“将姜家的所有产业交与我来经营,利润姜掌柜你占三成!”
“所有产业交与你经营?我占三成?”姜皎这次不是愣了,而是彻底傻了。
姜皎仔细打量着张宝儿,心中暗忖:眼前之人莫不是得了失心疯。
可接下来的这句话,让姜皎明白,张宝儿并不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姜掌柜,你可莫小看了三成的利润。我敢保证,这每年的三成利润,要比你十年里赚的所有钱加起来还要多十倍!”
姜皎的眉头忍不住挑了起来,张宝儿的话让他的心有些躁动,对于商人来说,没有比赚钱更能打动他们的事情了。
姜皎细微的变化并没有躲过张宝儿的目光,他笑了。虽然姜皎并没有说话,但张宝儿看得出来姜皎已经动心了。若姜皎真的不为所动,他还真无计可施。只要他动心了,就不怕他不受自己的摆布。
想到这里,张宝儿突然问道:“姜家与柳家都是潞州本土的大家族,姜掌柜,你可知道我为何会选择合作的人是你,而不是柳举人吗?“
姜皎并没有说话,他知道张宝儿会告诉自己答案的。
果然,张宝儿自问自答道:“就因为姜掌柜你比柳举人更能隐忍,比他更会算帐,比他更像个商人。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选择与你合作,而不是柳举人。当然,我相信你也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姜皎虽然很谨慎,但终于还是说话了:“张公子,你可否说得详细些?”
“据我所知,这几年来姜家的生意并不如意,基本上是坐吃山空,可有此事?”
张宝儿问这话当然是有所指的。潞州府衙常常通过向商铺征购货物,拖欠多年也不给钱。无奈之下,各行商铺被迫轮流“祗应”,向官府低价或无偿地提供货物。潞州城的商人,被官府上下勒索,比别处多十倍以上,每家都赔钱很多。这些年来,姜家的生意不仅没有赚到钱,而且还连年巨亏。
姜皎叹了口气道:“张公子,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也不瞒你,的确如此!不仅是我,潞州的商人莫不是如此,很多商户都已经倾家荡产了。也就是我家大业大,这才勉强维持下来了!”
张宝儿不客气道:“若是我没有估计错,原因无非有二。其一是你的经营不对路,其二是梁德全与白宗远的官商勾结。可对?”
姜皎一听这话便来了气,他不服气道:“若说经营不对路,那我可不承认!在梁德全来潞州之前,我们姜家的生意那可红火的很,真正让我一蹶不振的是这梁德全和白宗远的联手打压!”
张宝儿一听便乐了:“之所以让你把所有产业交与我来经营,就是为了让梁德全对这些产业干瞪眼而无可奈何!”
“张公子,你真有这通天本事?”姜皎又惊又喜。
“姜掌柜,我这里有一份不久前才签的契约,你看完后就明白了!”张宝儿将早已准备好的契约递给了姜皎。
姜皎接过契约,只见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所有的盈利吏部侍郎崔湜与临淄王李隆基各占两成利润,姜皎与张宝儿各占三成,上面有崔湜、李隆基与张宝儿的画押,一看便知不是伪造的。
崔湜与张宝儿的关系,姜皎也有所耳闻,他看罢恍然大悟:“张公子,你给崔侍郎两成利润,是打算用崔侍郎来制衡梁德全?”
张宝儿不置可否,只是笑着点点头。
崔湜当然不会要张宝儿的两成利润,但张宝儿却少不得用崔湜的名头来唬一唬姜皎。
姜皎不由竖起了大拇指:“张公子这一招的确是妙,崔侍郎在朝中颇有权势,身后还有上官昭容支持,想必梁德全对他还是有顾忌的!只是听闻这崔侍郎并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