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大明才子风云录 > 第八十七章 范秀才醍醐灌顶

第八十七章 范秀才醍醐灌顶(2 / 3)

的道理交给他们,而不是照本宣科,让他们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句子。”况且又提出一点。

况且略有耳闻,范秀才教书只管念书本,然后让孩子们死记硬背,很少给孩子们讲解。这样一来,孩子们自然没人愿意听课。

“讲故事?这个……”范秀才有些发懵了。

“对,大人们不也喜欢听评书什么的吗?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仁兄可以把书本上的那些道理,化成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来讲解,孩子们自然就愿意听,也容易记住那些文字。”

况且提出的要求具有挑战性,古代的课堂教学就是死记硬背,无非是把一些生字讲解一下。付责任的老师也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却往往引申到圣贤大道理上,别说孩子们,就是教的人也未必懂这些道理。

况且这是把现代教育手段挪用过来,对范秀才来说,可就是太大的难题了。

“这怎么教啊?我想想,一点头绪也没有。”范秀才彻底懵了。

“这好办,您每次讲课前,先写个教案,要讲解哪些句子,先把这些句子写出一个个小故事来,不求什么圣贤大道理,只要通俗易懂,兴趣盎然,孩子们喜欢听就行。仁兄文章词赋写得那么好,写些小故事当然不在话下。”

况且连拍带捧再加强压,范秀才也只好勉强点头同意。

“如果真能用讲故事的办法来讲课,就不愁那些猴崽子们不听话了。”萧万里眼睛一亮,觉得这是好办法。

“老师,我也要听故事。”吕郎中听得耳热,不禁凑上前来说道。

“去,去,哪凉快去哪儿。”况且端起他面前的酒杯塞住他的嘴。

吕郎中师从况且一些日子后,心理年龄缩水得厉害,总觉得自己比况且小很多,不是一个辈分,说话也越来越任性了。两人在一块对话,一老一少,完全反着来,要让现代人听着,基本跟说相声差不多。

“哥,我是真想听故事,我这地方挺凉快的,别撵我。”萧妮儿也凑上前,态度坚决地要求道。

“我说正事呢,你们别添乱好不好。”况且又一阵头大,对萧妮儿他还真不敢说哪儿凉快哪儿去,也不是不敢,是舍不得,说不出口。

“约法三章,已经有二了,还有一章是什么?”范秀才掐着指头问道。

“最后一章最重要,一切以我的说法办。”

“好吧。”范秀才摇头苦笑,他见过溺爱孩子的,一般都是祖母、母亲,却没想到况且如此年龄,居然也跟上了岁数的老婆婆般溺爱孩子,这都哪跟哪。

“我也有一个要求,不知您能不能答应?”范秀才忽然大着胆子说道。

“这约法三章之外,您尽管提。”

“我能不能先跟吕先生学医术,出徒后再给您做徒弟?”

此语一出,满座皆惊,谁也没想到范秀才竟要学医。这当然算不上弃文从医,一个儒医的分量比一般的医生要重很多。

古时重儒,一切都向儒字看齐,最好的将军是儒将,弄得关公都不得不没事捧着本兵法挑灯夜读,其实就是装装样子,造出声势来。张飞低了一等就是因为缺少文化,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张飞不但文化涵养很深,还是三国时少有的书法家。只是他个性张扬,不肯屈从社会舆论,因此落得个莽张飞的称号。

就连和尚也不例外。最好的和尚是诗僧,其实就是儒僧,只是换个说法。最好的医生当然就是儒医。

不过范秀才要学医还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他可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标准书呆子。眼中除了举人进士的功名再无其他,今天这是发了哪门子的飚。

最新小说: 女穿之大理皇朝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早安大明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将北伐进行到底 战国生存指南 谍战:红色掌柜 帝秦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