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呢?满汉全席不仅仅是菜,是一整套宴席礼仪文化。菜肯定是主打,服务也是必不可少,首先有美女献茶,还要有乐手伴奏。上菜时有一套完整流程,比所谓的三个小时吃顿法国大餐要牛皮许许多多倍。
满汉席。说的是南菜和北菜都有,还有干果冷盘糕点啥的,不都是菜。
根据宴请对象不同,根据时令、或节日不同,菜单也会发生变化。皇帝请客,怎么可能出现相同席面?
不夸张的说,整个席面,提供服务的比吃饭的人都多。
整套服务,以茶开始,以茶结束,准备菜品多种多样,水果、粥这些都正常,甚至还有涮锅和烤肉。
复杂一些的席面,不但制作全新餐具,各种菜品不断呈上,更是多达数百道菜肴,需要吃上三天。
简单些的满汉全席,便是常说的一百零八道菜,一道道呈上,再一道道撤下,有专人负责分菜。吃满汉全席,吃的不是饭,是一种奢华享受。虽然吃的时候未必有享受感觉。
白路要做满汉全席,肯定不能像传统中的那样麻烦,就一点,哪有这么多服务人员?也不可能给每位客人上茶,又是粥又是火锅的。他要改变成极简单,最简单的方式是只管做菜,弄的好看一些,摆在最耀眼的位置给大家看。
搞宣传,看比吃重要。
此外,他想做素席,因为很多食材不好找,比如鹿尾、鹿筋、豹胎什么的。可是做全素席同样困难,你要怎样才能把各种肉的味道分别融合到豆制品其中?
还有,菜品必须好看,雕功、刀功自不必说,问题是餐具怎么办?
好吧,对于白路来说,这些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完美呈现所有菜品,需要什么样的桌子才能装下这许多道菜,然后呢,又如何让普通客人尽量多的品尝到满汉大餐?
这才是最难的地方。
露天体育场不成,万一下雨或刮风怎么办?这个季节,兴许就有从大北城飘过来的沙尘。室内体育场可以,比如篮球馆,未免又太小,光摆放灶台、器具,再有各种备好的食材,差不多就满了。
现在的白路在纸上花图,首先确定做什么菜,做多少道菜,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写写画画,突然想起个主意。
以炉灶为圆心,上置十八个灶眼,同时还要准备十个蒸锅十个笼屉十个汤锅。后面的三十个炉灶可以做成连排的,好象沙锅火炉那样,一排十个眼,摆成几排。
起火的地方必须是高台,而且要很高,以这里为圆心,往下是层层降低的展台。每做好一道菜,可以放到展台上展示,展台可以设置成三层或四层,当展台上布满菜,没有位置后再传到客人那里享用。
其中有个麻烦事,写菜名。
为讨吉利,常有花开富贵,喜鹊登梅什么的菜名,这一类是冷盘拼成的头菜。其他又有苏堤春晓,二泉映月等汤菜,反正就一点,看菜想不出叫什么名字,看名字猜不到是什么菜。
可不这么写的话,难道要写火腿冷拼?三鲜冬瓜汤?
白路决定不写菜名。
在他的构想中,会场中心是白路,往外依次排开炉灶、展台、客人们的座位。
桌子是方桌,椅子是方凳,要求有古色。反正就凑吧,能凑出暗红色的就用暗红色的,能凑出木色的就用木色的,实在不行就临时赶工。
初步打算准备四百套桌椅,每桌四人,为客人提供四菜一汤加两盘糕点,没有酒水。
想是这么想,可首先得有这么大的场地才行。这件事要等明天和白鸟信夫聊过才知道。
等想过这件事情,新的问题是需要准备多少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