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一(2 / 4)

房子,不如说是可以住人的“盒子”。郑岳眼见如此,心头却是放松了:这大手大脚的徒弟还是知道省钱的。

想想日后这些灾民还要回去原籍,自己纯粹就是帮他人养孩子,即便这样的房子都嫌太豪华了些。

徐元佐解释道:“老师您看。整个棚户区分了三部分。东面是男营,西面是女营,棚子略大,里面可以住十个人。夹在两者中间的是夫妻营,棚屋较小,只能住三五人,但是可以夫妻子女团圆。”

郑岳敏锐地抓住了话头:“难道还有不能团圆的夫妻?”

徐元佐点头道:“男女营每日每人一文钱,只要肯干活,都能住得起。夫妻营非但得肯干活,还得有稳定活计,并且每日每栋收费十文钱。对我而言,当然是夫妻营的棚户收益高,用料减半,租费不变。不过对于灾民而言,若是五口之家,租费就等于翻倍了,所以不是所有夫妻都舍得花这笔钱。”

“你这钱收得,得不偿失啊。”郑岳一针见血:“大头都花销不知凡几,何必还要收他们的这点蝇头小钱?”

“只是不想让他们习惯于坐享其成罢了。”徐元佐道:“天助自助之人。以工代赈,对谁都公平。”

郑岳点了点头。这倒是符合当今松江的官场风向。整个南直,喊“以工代赈”喊得最凶的人正是巡抚应天十府一州的海瑞海刚峰。虽然海瑞本意也是节约一点银子,但是以工代赈、自养自荣很符合明儒的主流思想,所以喊起来底气十足。

“历来主客相争都是常事,你这儿倒是安静得很。”郑岳在棚户区外转了一圈,颇有农家悠闲气象,也不见哀怨载道,心情大好。

徐元佐笑道:“一般而言,主客相争无非两个原因。其一是语言不通,彼此不能包容。”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士子说的是雅言官话,百姓多是一口土话。因为语言语调的不同造成误会。自然难以融洽相处。

“另一个,则是恩害相生。”徐元佐道:“施人恩惠者,便自觉高高在上;受人恩惠者,又容易卑躬屈膝。初时尚不显现,到了后来就难免有所矛盾。施恩者以为受恩者不知感恩。受恩者深恨施恩者盛气凌人。结果就是把一桩好事。做成了恶事。”

“你是如何做的?”郑岳问道。

“我用灾民救助灾民。”徐元佐道:“从接应、安置、收费、见工,各个环节各种经手经办之人,必须有先到灾民之中年长德高者担任副手。他们乡音亲切,经历相似,最容易感同身受,就算说话重了,也不会叫人觉得是仰人鼻息。食嗟来之食。”

“至于唐行本地人。跟灾民更多的只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灾民卖力,雇主付钱,不存在恩义之说,如此反倒更加融洽。”徐元佐道。

郑岳想了想:“但事实上你还是为他们做了不少事。”

何止不少?

简直连官府的工作都做了!

若是徐元佐什么都不做,灾民多了就关上城门,谁都不能指责他冷血无情。事实上绝大多数地方的绝大多数掌权者都是这么做的,任由你冻饿而死,关我屁事?又不是我的亲戚故旧。淮安人受灾找淮安官府去呀!

“吾乡吾土,终究不忍见到饿殍遍野。盗匪蜂起。”徐元佐咧嘴一笑:“至于感恩云云,他们若是想透了,见我道声谢,我固欣然;他们若是想不通,视我作一般商贾,彼此各取所需,我也觉得理当如此。”

郑岳真心夸赞道:“敬琏,人不知而不愠,你这是真君子之言啊。”

徐元佐并不觉得自己是真君子,只是觉得自己还算有独立人格罢了。凭着本心去做事,这是独立人格的基础。做事之后又要求别人应当如何回报、如何配合,那这人格仍旧

最新小说: 双穿大唐:富养小兕子 异界争霸之绝世召唤 远山破阵曲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红楼从庶子开始 亮剑:我在战场上捡属性 战地牧师日记 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大宋:梁山好汉,开局程咬金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