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园子,我就没说过这话。”
戒备,回不去了,连以前那种相互利用的关系都回不去了。暗叹了一声,柳本球端正自己的态度,请教道:“家明,你对经济很有研究,你觉得我们市里的经济该如何发展?”
这还差不多,大家已经是礼节上的师生,何必总想着回到从前呢?人都有桑梓之情,只要不拿那些狗屁的利害关系说事,帮着出出主意又不花钱,自己哪会做得那么绝?
可李家明听完情况介绍,又在脑子里仔细对照了一遍所有的记忆,摇头道:“难,我们市里发展大工业,几乎不可能,只能是竹木加工业和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
柳本球苦笑起来,这也是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办法的难题,GDP要上去只能是靠工业,而一个没有什么矿产资源的内陆城市怎么搞大工业?
发了支‘中华’烟过去,李家明又帮人家点上,感叹道:“上面说要发展中西部地区,给了不少的政策,其实是事倍功半。就比如我们市里,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没有矿产资源、离消费市场又远,谁会来投资办厂?
如果我要投资,只要不是资源性企业,也先会首选东南沿海,其次是内地的省会城市,怎么可能跑到穷乡僻壤里建厂?
要我说,不如停止建设那些没用的工业园区,将用地指标给沿海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这样,我们就可以形成一个个的城市带,吸纳农村的富余人口。大量的人口从农村里迁出来了,留下来的人就能拥有更多的资源,反而更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这不是柳本球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断,他甚至听过更极端的观点,那就是大规模撤并县市,将人口向省城汇聚,形成一个巨大的城市群。只要有了足够的人口,就会形成足够的大市场,带动经济快速发展,而不是象现在这样,用GDP的死任务压着每个县市都去做工业园。
看着昔日的老师苦笑,李家明不由得又想帮帮人家,好歹是一个乡的人,也是乡里走仕途的人中最有能力的人。
“柳老师,你应该要去党校培训了吧?”
“嗯,下个月。”
那就行了,厅级干部的上岗培训是走过场,但也是个言动九天的机会。李家明又敬了支烟,喷了口烟雾,形容道:“如果将沿海比作弓的话,长江就是弦上的箭,而我们省浔阳市的地理位置极佳,十万吨的货轮都能循江而上。”
“你的意思是?”
“建设昌浔城市带,集全省之力建设浔阳,并放开户籍管理。只要让浔阳的人口急速增长,基础设施又跟得上,企业自然就会去投资。”
旁观者清,柳本球稍一思索,不禁心跳加速。袁州的客观情况摆在那,不可能发展成一个大型工业城市,想做更大的事业只有到更大的舞台上去。建设昌浔城市带的想法,目前还没有人提出来,若是自己能在党校里写出这样的论文,不难得到那些目光长远的领导们垂青。
“家明,你这脑子真好使!”
“没什么,看得多而已,美国就是这样的情况。”
谦虚了一句,李家明索性送佛送到西,送他一个大大的政绩。
“柳老师,有没有兴趣推行政务公开,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关进笼子?如果还和以前样,一个小小的股长都能到企业上卡拿索要,经济很难发展得起来。”
月光如银,年近五旬的柳本球风采依然,沉默片刻突然道:“阳光政策?”
能一眼看到体制上突破的可能,及可能带来的政治声誉,真是人中龙凤啊。如果晚生十年,此人绝对是一代人雄,李家明不禁暗赞了一声。
“韩国人的提法不准确,应该叫阳光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