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客的吴建国碰了一下,帮腔道:“吴先生,我们都觉得家明这法子好,即使日后市场不好,也可以降低不少风险。我们虽然手头上资金比较紧,但去银行里贷一点,买主要设备够了,真没必要扛那个贵。
赚钱没有省钱快啊,以后要是那些设备没人接手,肯定会降价的,何必急于一时呢?”
两人都这么说,勉为其难来当说客的吴建国也不再说这话题,说起银行的事来。闻弦而知雅意的两伯侄,也不央求人家帮着贷款,如果没有这档子事,人家肯定会乐意帮忙,但政府在这里插了一脚,人家也为难。再说,这话里也未必没有提醒之意。
吃完饭,饭桌上一直没吱声的董昊,开车将两伯侄送回家,玩笑道:“阿明,这事真不好意思。”
“没事,吴叔也有难处。”
“那就好”,喝得红光满面的董昊笑了笑,等大伯上了楼,突然凑到李家明耳边小声道:“阿明,谈判其实谈的是耐心,我们以前可是谈了大半年哦。”
“谢谢”。
“没事,我舅舅还让我送你一句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要问心无愧,即可天地宽!”
李家明愕然,等董昊开着车走远了,才狐疑地上楼。若不是前世对吴建国的了解,他会将那句转告的话当放屁,正因为了解才觉得古怪,莫非人家看出了什么?
回到家里坐在沙发上,正在沏茶的大伯跟他商量道:“家明,要不我们把钱汇到东莞去。吴老板在饭桌上主动提银行的事,可能柳局长晓得我们的资金没动。”
大伯也是聪明人啊,李家明起身接过热茶,放下心里的古怪,沉吟道:“大伯,先莫急,我们不懂机械,等耶耶回来后再讲。嘿嘿,他跟财政局的黄局长闹过,先让他来逼,再把钱打过去,效果会更好。”
“嗯,这样更象”。
两人喝完茶,大伯打了几个电话,夹着他的包出门去送礼,李家明看完《新闻联播》,回书房看书、做试卷。
等到八九点的时候,夹着一个手包的张卫民,来敲李家明家的房门。上次的事,他可谓是逃过一劫,不但没受那两个多月的牢狱之苦,还比县城街上那些贩子少出五万块钱罚款。
过年时,李家明说想请他去帮着跑销路,念他情的张卫民自然满口答应。作为崇乡最大的木头贩子,又跟曾宁生关系那么好,张卫民的木头大部分是往江浙那边贩卖,认识不少家俱厂老板。
客人来了,李家明连忙把房门打开,给客人沏热茶、打开电暖器。
两人寒暄、说笑几句,身上暖和过来的张卫民正色道:“家明,我没去过东菀,不晓得那边的行情。我在屋里打了电话给几个朋友,问了问那边的情况,2440*1220*14mm的杉木板子能卖到八十多,2440*1220*18mm的能卖到六十多至七十。
不过那边的厂子,好多是替外国佬代工,对质量卡得严,还有什么环保,你们做出来的东西没问题吧?”
这么高的价格?
妈的,还真是喝头口汤的人,才会发大财!
李家明父亲去东北之前,按朋友报的规格,在厂里手工试制过2440*1220*14mm的细木工板,即使把极有可能减免一部分的林业规费刨掉,也只合到五十块钱左右的成本。这也就是说,不包括运费在内,一张2440*1220*14mm细木工板能赚到三十块钱的毛利!
这是大好事,办成了不但自己家能赚钱,还能带着阿婆屋里的人开小厂子,李家明不由得一阵小兴奋,保证道:“张叔叔,没有问题的,我耶耶也在东莞那边跑销路,那边也是做代工的多。要是那边觉得质量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