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掌军是大明的祖制,不过呢,现在嘛兵部其实就是一摆设,大权在马士英及其身边各大总兵,兵部史尚书连同各兵部侍郎,那就一天天聊天打屁的活可干。
此等明升暗降架空武将的手段,是对付政敌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容易让对方无话可说的理由。
王岚平闻之暗笑:果然老谋深算,早料到你会这出了。
“皇上!”王岚平道,“末将不过一武夫,投身武举,一心为的是大明,保的是朱明江山万万年,战场厮杀还有些用处,入兵部参攒军务大事,末将恐难堪大任,还不如回阵前做一小卒,望皇上三思”
朱由崧想听的就是这个,到底是当年先帝亲选的天子门生,一开口就以朱明江山为重,多好的人,调到兵部去有何用,最后很可能成为史可法的人,这人只能站在朕身边,你们呀,想都别想。
朱由崧道,“王状元居功不傲,不贪恋高位,可敬可佩,史尚书保举你为安庆总兵官,实至名归,首辅保举你入兵部,也是合情合理,朕以为两位爱卿所说都有道理,也都是出于公心,朕深感欣慰,王岚平听封”
这样一样,马士英和史可法都不知皇上言下之意,却没办法反驳,只能静听。
王岚平却高兴起来,朱由崧当了皇上也有些日子了,嘛事都不能自专,自己是老百姓用鲜花捧进宫,这回皇上自专一回,谁又能说个不字。
“末将在!”王岚平恭恭敬敬地跪了下去。
一百多双眼睛全聚集在朱由崧身上,这可把朱由崧高兴坏了,总算成为众人的焦点了。
朱由崧朝一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招了招手,示意将他扶起来,这事得站起来说才够大气。
“宣”这声音,朱由崧从来就没有这么底气足过,这辈子当皇帝以来头一次自己下圣旨,虽然是背着内阁下的。
一小太监捧着圣旨从后面走了出来,当众展开。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兹有王岚平,勤孝恭俭、文武兼备,先帝恩重授安庆副总兵,拜经南将军,镇守怀宁城,此次怀宁一战,王岚平身先士卒、扬我朝军威,论功行赏,今拜王岚平为龙虎将军,加兵部侍郎衔,进爵奉天翎卫宣力武臣定南侯,统领留都京营各营,望卿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固我大明,钦此!”
王岚平有些蒙了,龙虎将军?没听错吧,这可是武将们征战沙场一辈子都不太可能弄到的,以前那经南将军,一听这名就知道,带有明显的地方性,像龙虎将军,龙镶将军才是顶级的将军封号,再往上就是光禄大夫顶天了,虽然这个封号没什么实权,但名望在这摆着呢,想那抗倭名将戚继光一辈子也只得了个从五品的武毅将军,离龙虎将军可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统领京师各营,通俗点说就是南京总兵官,这才是实权,拱卫南京的各营总数在六万之众,且是从各地抽调上来的明军精锐,这已经是大权在握了,还加兵部侍郎衔,要知道,总督几省军政的封疆大吏一般要加兵部尚书衔,加兵部侍郎衔至少能提领整个南京外防的各个小镇总兵,这是现有的江北四镇总兵官所不能比呢,而且武将加兵部侍郎衔这也是大明开国以来破天荒头一回吧。
王岚平这时才明白,原来皇上这是让自己光保护他一人呢,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内,反正就是不让自己离开皇城,只是升得这么快,是不是有点太出风头了,外任的几大总兵能服气吗?且不说离南京最近的江北四镇,光说九江的左良玉肯定头一个不答应,人家手里十五万大军,又是三朝元老,也不过封个宁南侯,突然给我一定南侯,我是不反对,可皇上你就没考虑过这些人的感受?
马士英听到这样的圣旨差点没笑死,他正愁没办法解决京营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