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印玺,最初产生于装饰作用,用玉石做成,佩戴随身,没有一定的定制;后来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印玺的花纹、文字也就越来越复杂,个人的姓名、官衔也都成为必须的内容;随着配饰风气的增长,印玺成为一种信物,作为一种凭证的出现是到秦代的事了。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人以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此玉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自此玉玺之物,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成“玺”,而官民成“印”。古印玺为官印或姓名印,传到大明后,印玺之物,唯有皇家才可用,寻常人便是见也难得见上一面,更别说随身携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