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异调委王牌探员 > 第两百九十五章 一路向西

第两百九十五章 一路向西(1 / 4)

雪山脚下,茂密的高原冷杉树林中间,一座墙壁涂成白色,上层木质结构为醒目的绛红色的藏传佛教寺院天元寺,就坐落在树林空地间,一条雪山融水汇集成的小溪从寺院一侧蜿蜒流淌,高原的朔风吹拂着小溪边的玛尼石堆上五色经幡,经幡随风飞舞,天元寺在经幡和高山冷杉的衬托下,在午后的阳光下隐约透露出一种奇异的祥和气息。

点缀着五色经幡透露出厚重历史感的天元寺寺院,院墙大门一侧白色墙壁上订着一块看起来已经很老旧的金属铭牌,铭牌上内容有藏语和汉语两种文字,汉语文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传佛教格鲁派天元寺,文管会1981.01。

天元寺在历史上曾经因为附近有一条驮马道而兴盛,无数赶着牦牛和藏毛驴、藏地矮驮马的客商靠着这条驮马道来往于阿里地区和印度东北部,更有数不清的信奉各教派的信徒,带着虔诚的信仰,经过此地到阿里神山圣湖转山转湖。借着地利之便,天元寺在历史上极其有名,寺院建筑物布局庞大恢弘,殿堂修缮得华美典雅气度凸显,到天元寺的藏传佛教信众极多,然而随着驮马道的沉寂,天元寺昔日的荣耀和风光早已隐去。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天元寺更显默默无名,因为天元寺寺内经文典籍极多,而且房舍也不少,在征得寺内住寺上师的同意和报请有关部门后,文管会把寺内一些闲置的房间利用起来,建立了一个文物保护研究所,不少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的文物保护专家,在天元寺研究所进行低调的文物保护研究工作。

出于各种现实的原因考虑,天元寺大门口是没有研究所的牌匾的,除了业内人士和到寺内转经的藏族同胞外,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知道,古朴厚重大气的天元寺内,还有一个研究所的存在。

午后一点多,天元寺文管会研究所内一间房间内,各种现代化的检测仪器设备一应俱全,五十多岁身穿布质藏袍的文管会藏族干部扎西,站在样品分析台前,显得犀利深邃的一双眼瞳,盯着正在利用现代化检测设备,正对一小块散碎的泛黄动物皮进行检测的研究所研究员,等着研究员告诉他结果。

分析台前弯着腰身材姣好身穿藏袍的藏族女性研究员,眼瞳从高倍率电子显微镜目镜前移开,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三十来岁面容普通但是研究员气质凸显的女研究员,她转头看了看身后一脸肃穆的扎西,低声用藏语说道:“我们多次进行样品分析比对,现在已经可以肯定,那几卷岩羊皮经文典籍,成书年代至少是一千年前……”

听到得出的结论和预先估计接近,扎西没有说话只微微点了点头,转身离开房间,沿着显得错综复杂的寺院房舍间的通道往外走,沿途遇上不少身穿便服或是藏袍的男女研究员,都主动对扎西点头示意,扎西脸上勉强露出笑容和他(她)们打着招呼,步履匆匆的走出通道,径直的往天元寺的一处偏殿行去。

扎西内心里,其实是对那几卷手抄本经文典籍的研究进程有点失望的。

汇集了国内文物研究保护各学科的精英研究员们,并没有真正破译潜藏在经文典籍中的秘密,只是把岩羊皮的年代进行了测定,没有发现经文典籍中有什么夹层或者特殊的地方,就是几卷用古象雄文手抄本经文典籍,研究所针对用少见的古象雄文密写的经文根本就是一筹莫展,古象雄文密写方式手抄经文典籍的规律,是研究所近年来的重点研究项目,但是成果极小,因为藏地各教派的经文典籍浩如烟海,想要出成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现在扎西只能期望,还在天元寺内的孔敢·顶和木·江措两位大师,能够在对几卷经文典籍的研究中有所突破。

那几卷经文典籍多数时候都处于两位大师的实际掌控中(研究所研究整卷典籍的时间并不多),两位

最新小说: 农业兴国,从狙击四大粮商开始 华娱之我是一名历史片导演 护国利剑 重回拜师日,偏心师尊靠边站 七零:团长大人,说好的随军呢? 半岛:我玩的就是真实! NBA:浪子老板,打造紫金十冠 荒山后院 快穿之唯你,是我的心之所向 让你去当兵,你比杀手之王还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