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相对于洋快餐来说,国内的中快餐实在不怎么样?凭心而论,相比较食品卫生和安全、就餐环境、价格、经营理念各方面来说,实在差洋快餐许多,肯德基虽然也有过“苏丹红事件”,但以事论事,这件事的真实起因确实不是人家的错,问题是出在国内的食品配料供应商身上。
在国内你若是不自己烧菜做饭的话,在外面吃,这付出的健康代价是很大的。因为你吃的大米很有可能是毒大米,吃的蔬菜有严重的农药残留,吃的荤菜也很有可能是经过化学加工的,比如肉类含瘦肉精,鱼类含避孕药或激素,蛋类也是一样……此外当然是地沟油,亚硝酸盐等等之类的了。所以,很多实践证明,在外应酬多,经常下馆子的人一般都不是很长命,这都是吃出来的毛病。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古老的民谚。在这里,“天”的意思是至高至大、最最重要,也就是说:对于人民来说,“吃”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食品”是生存的第一现实。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紧紧和“吃”连在一起的历史,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政治成败,归结起来就是对“吃”管理的成败。“丰衣足食”就是太平盛世,“饥寒交迫”就是乱世的开始。这在当今之世,也并没有大的改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造成了三千万多人的死亡。毛泽东在那期间犯下的错误,使他在六十年代上半期不得不退居“二线”,而把直接管理权交给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从而为“文革”他的再次duo全埋下了伏笔。
八十年代初期进行的经济改革,也首先从农村改革开始,农民通过“包产到户”某种意义上返回了传统经济结构,以家庭或村庄为基础重建经济,在短短几年内使中国农村全面复苏,中国政府也因此一举获得了继续进行城市改革的基础。九十年代至今,情况变得复杂了:一方面,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经济神话”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增长速度,全国大、中城市高楼耸起,五光十色;另一方面,由于滞后的体制改革,使极度扭曲的经济—政治结构持续地向城市和权力/利益集团倾斜,九亿农民再次成为被残酷剥削的对象。
在这个大背景下,“吃”和“食品”再次成为焦点,这里也同样有两面:一面,城市里“吃的文化”极度蓬勃、甚至疯狂。成千上万的饭馆、琳琅满目的市场,遍布各处,人满为患。从官商互相拉关系,到老百姓朋友间的聚会,在“吃”上花样翻新、一掷万金。另一面,半个多世纪的人民民主专政,把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权力思维方式,充分扩散为对全社会人心道德的恶性污染,“吃”的高利润,直接诱使食品制造者们毫无道德地以假冒真、以次充好、甚至任意添加化学毒素——只要能让食品好看,有助于拉顾客上钩。法制的松弛、权力的介入,使这种黑社会行为也大规模进入了中国出口食品工业,并已经引发了多起国际争端和抗议。对此黑幕早有了解的人都会这样警告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千万不要——至少尽可能少地——到外面吃饭!因为自己在家做饭,至少还有选择材料、清洗准备这最后一道防线,而出去吃饭则无异把自己“交给”毒药制造商,损失钱是小事,简直就是自杀和任别人屠杀。一个以悠久“美食”传统著称的古老文明,堕落到这种程度,不能不令人感到恐怖!我们可以说,人为的“食品污染”是一场对人类健康和道德底线的无声挑战,它正在整个中国大地上进行!
例如:被中国老百姓列为“开门七件事”中的首要生活必需品食盐,却成为频繁引发中毒事件的毒物:山西万家灯火大酒店造成168人中毒、陕西省乾县造成115人中毒、吉林省长春市因不法分子用亚硝酸盐投毒,造成117人中毒。再如,四川人引以为傲的的四川泡菜,成都的部分企业却是用“敌敌畏”炮制的。泡菜厂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