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6 / 8)

锋也理所当然的出两份钱。

如此一直逛到了差不多十一点的时候,一行六个人手里都各自提着大包小包了,杨天明便建议道:“好了,现在我们就去吃大排档‘打冷’。”

其他人当然没有什么意见。于是,大家便向着街底走去。

打冷就是潮州话的打人,打人显然更能满足大家的想象,由于这种潮州式的大排档,当初都开在马路边,吃饱喝足后往往都会发生拳脚相加的激烈情况,所以这种传统的小炒消夜风味,久而久之就被冠上潮州打冷的雅号了。店门口就是材料间和厨房,配菜一样样码好放在那里,进门不用菜单,看菜点完回身就炒出来,橱窗后面多条潮州人称之为鱼饭的煮熟后晾凉的鱼,高高堆起,很多让潮州人很骄傲的卤水鹅,也一只只地,挂得满满。这种小炒是最有香港风情的,香港人地方太小没法做饭,或者晚上累了吃个消夜,常常就会选街边小炒来品尝美味放松神经。它做法跟家里菜一样简单,但是带着特有的锅气,仿佛火焰在锅里腾起的感觉。这种生性很豪爽粗犷的菜,完全不需要装模作样,更谈不上配酒,端起鸡公碗,冰啤酒或者小二就是最好搭档。

老一辈的潮州人,生活辛苦,白天干活奔命夜里才能吃饭,于是潮州打冷应时而生,所以打冷都是下午开门通宵营业的。生活苦自然懂得持家,打冷的菜最善于用别人剩下的下水边角料,加些调味变成新的一道美味。例如冷蟹,是头天煮熟的花蟹特意隔夜再拿出来吃,味道却鲜美异常;例如白粥,必须不用米,要用剩饭来熬,配面豉酱蘸半风干的鱼饭,地地道道的打冷风范。点了几道菜,一道烧猪脚,用的是烤乳猪的猪脚,这脚在烧腊店是下脚料,在这盘菜里每一个都细小娇嫩令人垂涎,因为猪脚是烤过的,外面一层皮已经酥脆,吸收了冬菇冬笋蚝油汁的香味,变得香糯入味,加上是乳猪,皮薄没有太多脂肪和肉,吃起来很痛快。一道牡蛎炒鸡蛋,鸡蛋高高蓬起外酥里嫩层层分明,鸡蛋里一粒粒的牡蛎却还新鲜得一咬汁液四溅。

一道浸泥,据说是每一家大排档都会有的菜,完完全全大排档精神的缩影。泥是很贱的一种鱼,从头到脚只有一根刺,如果要像大佬那样吃得地道,不要直接夹鱼肉吃,而是应该用两只筷子把鱼身子从中间剖开,把那根刺取出来,然后再吃肉。肉吃起来和鸡肉相仿却比鸡肉香甜,或许人在江湖漂就应该吃泥而不是石斑,才来得有气节一些吧。

正宗的大排档,应该是大牌档,现在已经剩下不到三十家了。于是惆怅,港片中古惑仔们浪荡的街边摊,大佬们打边炉的小店,还有金发大佬黑色T恤牛仔裤,报纸包着开山刀,撒尿牛丸的摊档统统都到哪里去找?其实说这话的香港人是极其考据的,能够得上大排档三个字的,必须是一有大牌,二是做饭吃饭都在露天。理由是:大牌档早于上世纪50年代在香港盛行,只是一些街头熟食摊档,一排排搭建在马路旁,因为政府当年发给这种街边档摊的特别牌照,故名为大“牌”档。1970年以来,香港没有为销售烹调食品的固定摊点颁发新的执照。当一个执照持有者过世以后,只有配偶被允许继承执照。一旦夫妻都死去了,这大排档生意就消亡了。所以香港的大排档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那些味道特别好有人追捧的,自然有好这一口的巨富名人做幕后股东,出钱让老板把大大小小的摊子搬进了体面的酒楼,做菜的还是那些千金不换的老师傅,熟客们源源不断地来光顾,让这生意可以延续下去,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至于传说中那些江湖气概,只有要到路边的食档去体会。杨天明自然不是第一次来庙街,对这里显得很熟络,带着众人找到了一家“明记鸡杂粥”,小小的店铺,矮桌子都支在马路边,旁边是一家卖成人写真和色情杂志的店铺,楼上是王半仙算命,对面则是一家性商店。这家鸡

最新小说: 末世重生:我靠空间打造新世界! 我们都是九零后 上贡 七零被逼换嫁,强扭的瓜可太甜了 超凶!玄门小祖宗飒爆全京圈 恶毒女反派爆改死神万人迷 重生六零:恶毒老太,谁也不爱! 重生成婴儿,从选择基因开始 懿哥梦 逼我顶罪,行,出狱后虐疯全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