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的镇定和平静了。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地震,有20%发生在日本。记者发现,面对这场严重的天灾,日本民众却没有恐慌、混乱,而是异常镇定、沉着,社会秩序有条不紊;日本政府则以极高的效率,组织实施了抗震救灾行动。面对地震的时候,日本大多数老百姓一点都不怕。地震时街面都在晃动,带着电视镜头里的万家灯火也跳跃着,摇摆着。然而,大街上的行人却照常走路,汽车照样运行,商店里依然人头攒动,看不到一个人东张西望,惊惶失措,更没有人大呼小叫,就像没发生地震一样。从人们的表情上,很难区分出谁是灾民谁不是灾民,他们用一种十分平静的心态对待自己失去房屋、财产甚至亲人的现实。他们这种表现自然是跟日本政府普及防灾意识,地震演习频繁分不开的。
1995年1月17日,日本遭遇了里氏7.2级的“阪神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次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又强化了防震抗灾措施,不仅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制定了地震防灾策略,还提高了建筑物抗震的标准。
此外,各个地震多发区的居民组织经常进行一些综合性防震训练和地域防灾训练。日本全国各地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让市民们亲身体验地震。这些地震馆内有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有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供人们亲身体验6级“地震”的状态。因此,对日本国民来说,强烈的防震救灾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在每年法定的“防灾日”,日本全国上下都会动员市民参与大规模的地震防灾演练,一方面让市民懂得如果应付突如其来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市民时时不忘防灾。
数百万年前,由于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日本现在的大小岛屿。日本东海岸面临太平洋的一片极深海域,如今这一带海底仍不安定,因而日本成了地震多发地区。在这块经常晃动的岛屿上,“久经震场”的日本人由于掌握了大量的地震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震经验,所以面对地震往往比其他国家的人要镇静得多。同时,日本在测震、防震、救灾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投入了巨资,这也是日本人不怕地震的一个重要原因。早在1978年,日本便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一旦预测到大地震,在发生前两三天,将由首相亲自发表《警戒宣言》,政府随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除此之外,日本科学家还在一些海域的水下2000米的海槽上安装了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
另外,日本政府还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长期以来,日本在建立城市防灾体系的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铁路、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性与安全性上。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只要稍微开阔一些的绿地都会被政府划定为灾难来临时的“缓冲地带”。很多居住地的附近就有一处小小的公园,其入口处插着一块“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在地震防御措施上,日本可以说是世界第一的。
“若是不慰问的话,有些不好吧。毕竟这两天你跟他们日本闹得挺热闹的,而且他们的首相刚刚还在全国电视讲话中邀请你去他们日本做客呢。”陈可盈有些迟疑的说道。
“你放心,日本人不会因为一次地震,我没向他们表示慰问就对我有意见的。”陈锋很有把握的说道,“再说,若是他们每次地震都要去慰问,那岂不是太麻烦了。日本可是个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的国家。”
“好吧,既然你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