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心,不但是庾亮没把握。王导卞望之都没有把握。
今年年初庾亮欲让庾太后下诏书,要给苏峻封了大司农加散骑常侍,还准备苏峻之弟苏逸代替统领军队,条件是要让苏峻回到建康,这等同于软禁。
这诏书拟定之前,庾亮与王导卞望之进行了一番秘密商议。
王导断定苏峻内心险恶,定不会奉召,山泽都会隐藏污秽,何况是人,所以我们暂且容忍他,只要他仍镇守历阳抵御外贼。
卞望之则道苏峻手握重兵,又近建康,一旦叛乱,首当其冲就是建康受害,所以要擒住他,还需要同擒司马宗一样,深思布局。
可庾亮坚持己见,无视两位长辈的意见,一定要召苏峻回朝。
这事一传出,大半年里无论是远在江州的刺史温峤和荆州刺史陶侃都持反对意见,不远千里去信建康让庾亮再三思虑。
郗鉴更是觉得不妥,同为流民帅,他深知士族对他们的轻视,也知苏峻若发起疯来,头一个要遭殃的就是庾亮。
庾亮自是要证明自己的权力,还没忘进行一番部署,以防苏峻叛乱。
建康这边暗涌无息,而在历阳的苏峻也同时表明态度,“若是让我北伐打羯人,无论生死都无畏,可若是回京中做官,恕难从命!”
在发出诏书之前,庾亮调动了三弟庾怿任左卫将军和赵胤为右将军等等一系列举动,江州荆州有温峤和陶侃守卫,而同时王导将堂弟王舒从湘州调回建康,庾亮又将卞望之的堂兄卞敦接任湘州刺史之位,同时防着陶侃跟苏峻联手的可能。
一时间建康发出的调任多不胜数,三吴地区由庾冰任吴国内史,同时庾亮又拉拢三吴大族加官进爵,以稳定民心。
这一番做法,庾亮自认已经部署完善,于是不顾群臣阻拦将诏书正式发了出去。
王导如今只能做到保住自家亲族,免受波及,谢安面对庾亮如此行为,心知他担忧多年的苏峻之乱即将到来。
历史上苏峻之乱更甚王敦叛乱,因为这一次即使庾亮以为自己做好防备,但建康还是岌岌可危,最倒霉不会是百姓,而是他们这些士族。
谢安纵然知道后果,他也无法说服庾亮,只能与王导暗中商议,随时要将新洲的马匹整装待发。
见谢安如此紧张模样,王导心生警惕,派了人手赶赴历阳,务必盯牢苏峻的一举一动。
就在苏峻接到诏书的日子里,王熙之也终于回来了。
与她一起回来的还有伯父王舒一家,王舒本在湘州做刺史,应王导的争取而回到建康。
王舒有一子名允之。说起王允之,他幼年时亲近王敦,不小心听到王敦篡位计划,装醉晕迷骗过王敦,借口回到建康探望父亲,将王敦叛乱之事道出。王导和王舒当时为了家族,将王敦篡位计划之时报给了主公。平乱后,琅琊王氏才因此没有被牵累,先帝还要封赏王允之,而王舒和王允之同时离开建康,王允之一直未曾做官。
王允之与王彪之年纪相当,一直跟在王舒身边处理事务。
不过此次他们也只是在建康小住,很快就受封往会稽任内史,也是庾亮和王导共同的意见,只为稳固三吴。
庾亮的鞭子和糖同时递给苏峻,就等着苏峻回应。
让你回建康坐享高位,是抬举你们苏氏,历阳的兵马依旧是你苏家的,由你弟弟看管,只是你要好好待在建康,让我们士族求个心安。
在谢安看来,无论苏峻有多大威胁,庾亮这般轻率独断,终究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眼下就看苏峻能忍多久。
暂且不论朝中风云,谢家终于迎来阮氏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