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朋友嘛,和这个关系比起来,那点利息就真是俗物了。当然,你借钱也不能超出我的能力范围。”唐焕展示完了风趣后,又貌似不经意地锋芒毕露了一下,“你应该清楚,我的资金流一向很健康,甚至都不用搭理汇丰。”
一听这话,米高·嘉道理不由得凛然,盖因唐焕所言非虚,首富的财力让人叹为观止。
在勤和与怡和的大战过程中,汇丰和唐焕交恶;当勤和吃掉怡和、大战落幕、一切都尘埃落定,不可改变后,双方曾经试图弥补裂痕,比如汇丰手里的怡和股份,勤和维持怡和一系在汇丰的原有结算账户等等示好措施。
可有时候,信任感一旦失去就很难恢复了,最明显的一个迹象就是,汇丰始终拒绝重新允许紐壁坚这样变节投降的原怡和高管进入汇丰董事会。
一来二去地,双方的猜忌和裂痕越来越大,直到今年勤和一系几乎清理掉了包括英籍员工工资账户在内的一切和汇丰的业务往来。
在香江混,几乎没有人能够彻彻底底地绕开汇丰这个存在,除非他是个大仙,没有吃喝拉撒睡这些世俗需求。
但唐焕就成了这个例外,他虽然没有成仙,但却是一位财神,当整个体系建立起来后,来钱的门道就真真正正地多如牛毛了
拿贷款来讲,美国和日本是唐焕最主要的大额资金来源地,尤其后者的日元贷款利率是全球闻名地低。同时,现阶段也是美国和日本的银行界到香江扩展业务的黄金年代。
而这只是明面上的资金来源,还不算唐焕暗中投机的收入。
所以,唐焕有资格有实力无须理会汇丰的眼色行事——老子不惯着你,照样有大把的资金支撑勤和运作和扩张。
香江的银行多如过江之鲫,甚至华资银行的本土服务比汇丰更贴心周到,海外资金往来服务则是渣打银行乐不得地接棒,而且还有众多的其它国际银行补充。
有着唐焕的IT解决方案在管理上协助,勤和一系的业务不但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反而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至于现阶段的汇丰,实质上就是一个大本营在香江的土财主,国际化扩张虽然屡有尝试,但却始终成效不大,在欧洲,甚至老家英国,都不受待见;而在美国收购美国海洋银行百分之五十一股份后,亏损严重,简直就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汇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之所以屡屡碰壁,很大原因在于,它虽然经营上非常成功,但体制上还停在100多年前的那种英国企业条例的层次上,不符合现代公司的标准,信息透明度低,甚至连最受关注的数据——内部储备是多少,外人都不得而知。
另外,汇丰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受益于香江准央行地位,也没法子确切评估。
这个特殊性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众所周知,每个经济体系在结束白天的运营后,晚上要进行各种结算;香江虽然有三家发钞行——汇丰、渣打、中银,但每天结算的时候,资金那可都是流向汇丰账户的。
换而言之,人家汇丰那才是闭着眼睛睡觉的时候都在数钱。它和自己控股的恒丰银行,此前已经占据了香江银行零售市场的6成份额。
就是仗着这个垄断优势,寻求国际化突破的汇丰银行,即使在美国海洋银行身上亏得一把血泪,也能挺住,反正远在太平洋对岸,香江这边很难觉察到。
骄傲自大的汇丰想当然地认为,丢掉勤和一系这个香江最大的财团的业务,纵然有些损失,金额也不见得像被拉美主权债务危机拖累的美国海洋银行那样惨不忍睹。
但和勤和真的形同陌路之后,汇丰银行还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它可以凭借土财主的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