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恰好是周六。他回家和父母一起吃晚饭,无意中提到东方电子来清华开交流会的事情,这才从在对外经贸-部工作的父亲口中,得知了东方集团的大量故事。
他昨晚目瞪口呆的样子,就和今天身旁的这几个人一模一样。于是他今天一早就赶回学校,拉着室友早早的来礼堂抢座位,准备好好的见识一番这个非常神奇的公司。
而在观众席的第一排,也有几位男生在那里窃窃私语。刘伟和刘畅正是三年前开始的“东方红交流计划”中。第一批赴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为期一年学习交流的两名清华学生。
他俩相比于今天在座的大部分学生,都要更了解“东方电子”这四个字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原本刘伟已经确定被本校的一位教授录取为研究生,但他在得知东方公司准备来清华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消息后,就第一时间改变了主意。
他准备放弃读研的机会,选择加入东方集团。为此他的班主任、系里面的领导,以及录取他的那位教授,都特地找他进行了深谈,却都没能让他改变想法。
三年前。他赴香港中文大学交流时,东方公司为每个内地学生提供的生活补助,就多达每月400港币。在香港学习的那一年,他一共省下了将近4000港币的生活费。
刘伟的老家在西南大山深处的农村,家里的条件非常困难。他结束交流返回内地前。把自己省下来的生活费换成七百多美金带回内地。回到北-京后,他通过黑-市慢慢把这些美金换成了将近三千元的人民币。
这笔巨款让他不但在接下来的大三、大四两年。从未向家里要过一分钱的生活费,反而还给家里寄回去了两千块钱,大大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条件。
他在中文大学学习交流时,还申请了去隔壁的东方实验大厦打杂的兼职工作。东方集团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员工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比如在东方实验大厦内,餐厅二十四小时提供伙食。还有精致的西点屋提供新鲜美味的蛋糕和咖啡,有健身房可以锻炼身体。大家办公桌抽屉里的零食永远是满的,这是公司后勤部的同事,根据大家的口味指定购买的。更重要的是,东方公司的薪水在香港也算得上是最优厚的。
当然物质条件也许重要,但在浪漫主义盛行的八十年代,物质享受绝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东方公司提供的科研环境更是现在的内地无法媲美的。
刘伟在香港中大交流的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大大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他几乎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交流结束返回北-京后,刘伟带回来去了一皮箱的行李,这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物之外,其余都是书籍。
或者称作书籍并不很恰当,因为这些书都是他用A4复印纸一本本复印、装订起来的。香港的书刊并不便宜,特别是外文的专业学术书刊更是贵的让人心疼。
刘伟自然舍不得花钱购买,于是他从中大图书馆里借出来原本,然后占了东方实验大厦内的复印机可以无限免费复印的便宜,自己偷偷把这些书每一页都复印下来再装订成册。他在香港的这一年用这种小聪明,复制出了几十本外文专业主桌和论文资料。
于此同时,这一年的学习交流机会,不但让刘伟的英语使用能力大大提高,可以毫无障碍的阅读外文专业论文,更让他的学科知识有了一个巨大的更新。他用A4纸装订好带回来的几十本书,就连学校里的老师也经常来向他借阅。
而刘伟回到清华后,更是在大三一开学就被系里的教授挑中,开始加入对方的实验室帮忙做研究。而一般来说,只有已经确认保研的大四学生或者研究生,才有资格加入教授们的研究项目做一些辅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