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超那边有信了。
上周四,宋永超在医院与叶良辰、江海一番商量后,晚上回家就去找李喜,第一晚李喜没在家,第二晚仍然没在家,直到周六晚上,总算见到他了。
宋永超说明来意,李喜二话没说,当即答应下来。
第二天,宋永超跟着李喜,见到了他的老大—一个身高175左右,留着满头黄发的青年,如果再跨把吉他,整个一唱摇滚的。
“小超?”摇滚青年看着眼前的宋永超,试探性的叫了句。
宋永超闻言很是诧异,自己第一次见他他怎么知道自己名字?他这时才把目光从摇滚青年的黄毛上移开,看向摇滚青年的脸。
突然,宋永超喊道:“大奎哥?”
“真的是你啊,小超……”
“大奎哥!”
说罢两人紧紧抱在一起。这一晃,两人十年没见面了,自然是好一番叙旧。
摇滚青年名叫高奎,现年20岁,是宋永超童年时代的大哥兼偶像,没少帮他出头。高奎的妈妈更是出了名的美人,宋永超曾一度幻想要是有个那样的漂亮的妈妈该多好。
两家原本是邻居,在高奎十岁那年时,高奎的爸爸出车祸死了。不到两年时间就传出高奎的妈妈要改嫁的消息,高家当然不同意。俗话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但令高家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本就来自外地、长得像画里仙女一样漂亮的女人居然偷偷把房子卖了,然后带着小高奎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那晚她刚六岁的女儿还在爷爷奶奶家哭着喊着要妈妈。高奎的妈妈改嫁到了山岽,后爸起初对高奎还是不错的,谁知高奎的妈妈不到三年时间,便给他又生了一女一儿。可想而知,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高奎的地位是直线下降啊,初中都没上完就辍了学。开始在社会上游荡。
如果当初可以让小高奎自己选择是否离开霜城,他多半会说不,因为爷爷奶奶对他是十分疼爱的。也正因如此,在社会上混两三年。终于攒够了钱,他独自一人回到了霜城。经过好一番打探,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爷爷家。可悲的是,爷爷因为失去儿子、又失去孙子,悲伤过度。已经去世多年了。奶奶带着高奎的妹妹,与高家二儿子生活在一起。当初那个被抛弃的小女孩,如今已成了全家的掌上明珠。因为高老二日子过得虽然很不错,但他竟然不能生育,所以待高奎的妹妹视如己出,宠爱得不得了。
高奎回来后,高老二与他长谈了一番,最后问他是要继续上学还是工作,高奎选择了工作。
高老二便把他安排进了水泥厂。高奎虽然有一颗回归故土的赤子之心,但却难改旧习。在社会上混惯了,身上自然就有那种独有的气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快就和厂里的无良青年们打成一片,渐渐的对霜城这个地界的势力分布情况也了解清楚了。
到后来厂子倒闭了,他们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混子。
高奎进入社会早,无论处事、还是身手都拿得上台面,很快便崭露头角。
真正让他成为老大的,是他的“经济头脑”。
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一群比较格特的铁路子弟。他们没别的能耐,就善于瞎混。为什么是瞎混呢?他们的混是漫无目的、很随性的混,是工作之外业余打发时间的混,他们从不以争霸为目的。只为刺激,顺带着谋取一点小利。
因为他们有着自己得天独地的优势,那就是铁路资源。煤炭、木材、水果等等,总之一切经由铁路运输、途经霜城的,他们都会找缝隙去分一杯羹。当然每次也不会很多,小打小闹而已。如果像铁胜表哥在达庆那样成车搞,早都进去了。
而高奎不知用什么方法居然和这群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