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的朦胧光晕,有深而浅,若有若无,十分瑰丽而神奇。
祁象呆呆失神好久,才慢慢的清醒了过来。
“盘光似月,好一个走珠盘……”
祁象吐了一口气,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时隔几十年,朱洪五却始终记得走珠盘的珍稀美妙。主要是类似这样的珍宝,只要看了一遍,肯定一辈子都忘不了。
祁象神情迷醉,强迫自己闭上了眼睛,过了好几分钟,才算是摆脱了空中明月的影响,然后低头睁开,观望走珠盘的实体。
月光下,盘子若隐若现,仿佛不存在似的,只有一层层银白色的流光溢动。他伸手轻微触摸一下,感觉盘子内壁润滑似玉,又有一点儿清凉的质感。
盘壁太薄了,薄得仿佛一页白纸,一戳就破。
不过祁象却有一种感觉,觉得薄薄的盘壁,看似易碎易裂,实际上应该十分坚固。哪怕在空中跌落地面,也未必能够伤它分毫。
“这是瓷盘么?”
祁象眯着眼睛打量,端详一段时间,他却不敢肯定。主要是盘子的质地,的确很像瓷的,而且还施了釉料,甚至还有指捏塑形的痕迹。
从这些痕迹来看,东西应该是瓷盘无疑。
问题在于,烧制的瓷盘,为什么这样明亮,清澈透亮,不染丝毫的杂质,甚至能够聚拢月光投映在半空中,形成二月争辉的现象?
祁象抓破脑袋也想不通,只能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或者这就是传说中的窑变……窑宝!”
祁象若有所思,他曾经听一位江湖上的老窑工提到过,在烧制的过程中,哪怕严格按照详细的步骤烧窑,但是在烧造的过程中,却有一定的几率产生变异。
变异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一是窑病,二是窑宝。
《南窑笔记》记载,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
另外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不管是窑病,还是窑宝,可以统称为窑变。
所谓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内部质量,或者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的自然变化。
早在宋代的时候,窑工已经发现了这种窑变现象,而且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这种窑变现象归类,加以利用,然后成功烧制出大名鼎鼎的钧瓷。
钧瓷的颜色多变,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
这种窑变,本来是一种病,但是古代士大夫却欣赏它的美,推崇备至,以至于钧瓷身价倍增,列入五大名窑之一。
总而言之,窑变大致可分为变形、变色、变质三种。
祁象十分怀疑,眼下这个走珠盘,就是在窑变的过程中,产生了质的蜕化,以至于形成了稀世珍宝,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这样的东西,全世界只有一件,坏了肯定就没有了。也难怪董家那个老太爷,宁死也要守护不丢,再多钱也不卖。
可惜的是,董家后人不争气,才便宜了自己……
祁象观赏着走珠盘,忽然心中一动,连忙抄起水壶,倒了几滴水在手掌中,然后轻轻的一挥,把几滴水撒到了盘上。
他想知道,所谓的滴水如走珠,究竟是不是事实。
祁象睁大眼睛,目不转睛的观看。只见清水落在盘上,顿时一滑,不过才滑了片刻,就直接散化了,并没有凝聚成珠的迹象。
祁象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