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东奔的皇帝召集齐长安东、南、北三面的官军,与西面的景云丛所部合围长安,到时岂不如瓮中捉鳖一般,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三万吐蕃军队困死在长安这座孤城之内。
纳悉摩近两天正为大明宫内出现的朝廷内线而感到烦心,痛责汤宽无能,竟连几个小小的奸细都抓不到,此时又接到退路被断的消息,不由得大为光火,一气杀了六七名留在宣政殿中侍奉的杂役方才住手。不过,他不愧为曾扶助赤德赞普扫平内乱,统一吐蕃各部的统帅之才,当他心中的烦乱得到尽情的宣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之后,纳悉摩果断地做出了一连串可称得上是英明的决定,正是这一连串的决定,对今后的战局演变产生了极其关键的影响。
首先,纳悉摩坚决推行大论朗格提出的以蕃化汉的战略构想,扶立滞留长安城中被巡城的吐蕃军士捉到的宗室子弟,已故的昆阳公主的亲侄子李承宏于大明宫中即皇帝位,以这位傀儡皇帝的名义任命了包括汤宽等降臣在内的一干朝臣,意图以此举从政治上大大削弱弃城东奔的皇帝在汉人百姓当中的号召力。
接着,纳悉摩又借李承宏的名义颁下一道圣旨,传命将长安城中百姓人等,不分男女老幼,尽皆赶去东南西北的十二座城门之上协助吐蕃军守城,充当炮灰,还美其名曰此举是长安百姓拥戴新朝的具体表现。公开张榜宣布,凡协助守城者,待长安局势化险为夷之后,皆赐予官身,从此不必纳钱纳粮。这一决定,不仅无形之中为守城的吐蕃军队送去了成千上万的人肉盾牌,更为阴险歹毒的是,可以借长安城内的汉人百姓来有效瓦解城外汉人军士的攻城士气,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减对方攻城的战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