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心夸赞一句,说道:“战斗力大大提升,对不?”
用身体感应机甲,把它当成有生命、有灵性的伙伴,渐渐达到人机一体,这是得福给牛犇布置的作业,他管其叫修业。得福声称,机甲就是一件武器,除了块头儿大一些,和刀啊剑的没有本质区别;基于这种认知,操纵者赋予机甲灵魂与生命,机甲就是操纵者的四肢,始能出神入化。
刚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牛犇根本不信,但架不住得福吹得天花乱坠,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子的反复论证,渐渐不能在拿它当故事、或者笑话看待。他想起父亲用刀时的模样,同样一把手术刀,别人手里只是一把冰冷的器物,但只要放到牛一刀手里,马上给人一种仿佛活过来的感觉;而这,可不就是得福描述的那种效果?
后来,得福让牛犇在网上搜索一些机甲高手的对战视频,在看过秦梦瑶的战例后,他以庄严的语气宣告,所谓六级以上封神,正是因为迈过了那道坎儿,才成为令普通人只能仰望的存在。换句话说,五级与六级之间差的不是技术,不在乎手速,而是境界。
道理玄之又玄,带有很重的唯心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六级战神的数量会那么稀少,因为它不是苦练就一定能达到,也没办法通过传授进行复制,只能依靠个人感悟。
每个孩子都有梦想,牛犇毕竟是个孩子,当听说能达到战神那样的高度,又怎么能不为之动心?于是在对战的时候,牛犇忍不住想要试试,情不自禁地按照得福所说的去做,尝试着用身体与机甲“沟通”。
修行之艰难,从此后的练习过程就能看出,牛犇不仅因此多吃很多苦,还输掉许多原本不应该输的战斗,但却慢慢培养出一种习惯,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它当成一项任务,一种坚持。
需要提到的是,虽然心里存了希望,也一直这样做,但是牛犇没有给自己制订具体目标;因为按照得福的说法,五级以上的人才有可能突破关口,与牛犇的差距以光年计。之所以坚持着去做,一方面因为牛犇已经习惯,再就是性格中固有的执拗。
心态无欲无求,路也是自己选,假如一直找不到感觉,牛犇会认为自己天赋不够,悟性不强,有失望,但不会因此埋怨谁。问题在于,经过千场磨砺,今天牛犇真的找到了那种感觉,结果却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心情顿时愤怒起来。
沙漠里朝着绿洲奔跑,千辛万苦后发现只是幻像,那种失望没有办法描述,今天他这样急匆匆地找得福兴师问罪,与平日表现出来的性格并不相符,原因正在于此。
“一点都不对。”牛犇看着得福认真说道:“不但没什么用,反而大大增加身体负担。”
这是实话,有过一千次对战经验,牛犇经历过许多苦战,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累到几乎脱力。
得福说道:“身体负荷加重,这不奇怪,一来初期你还不太适应,机甲也没有灵性......算了算了,这些道理过于深奥,我给你打个比方,人机合一就像追妹子,刚开始要花很多精力去哄,不累反倒怪了。”
听着这番话,牛犇开始还能保持专注,到后面神色渐渐茫然,完全不知其所云。
看着他迷茫的样子,得福忽然想起什么,遗憾地拍拍自己的脑壳。
“忘记了,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把妹。”
牛犇只能沉默。他想提高机甲操纵能力,为之付出汗水甚至鲜血在所不惜,哪有功夫研究什么把妹。
“人不风流枉少年,得抓紧啊。”
得福眨着眼睛,贼兮兮的目光看着牛犇:“既然你说感应到了机甲,应该能找到一点相似感觉。很紧张,莫名其妙地舒服,又很兴奋,很想靠近去挨着,有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