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孙权朝身后的贾华道:“贾华,备船。”
“是。”贾华答应下来,随后便去寻了艘快船,孙权亲自操舵,将乔蕊放在周瑜的船上,这才放心离去,孙权走下船来,宋谦连忙道:“吴候,这女人是不是太过分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宋谦,少说点。”孙权踹了宋谦一脚:“你什么时候也这么多话了。”
“不是,这女人除了一点美色,还有什么?为了一点美色,值得吗?”
“有何不值?这女人心不在我这儿,我就是得顺着她,只要入了洞房,她就无人敢要,我现在姑且忍她一时,倒也不差。”
江东的士兵将领们赶到柴桑之地,一个新的问题马上便纷至沓来,周瑜虽然赶到柴桑,可这仗怎么打,如果打,很快便难住了众将,而意见也很快在军中出现了分歧,如果是在历史上,周瑜肯定会继续进兵,直扑三江口,三江口之地水网密集的过分,水军在三江口可以施展的游刃有余,即便不敌,也能大败敌军一阵之后撤退。
可问题难就难在,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开始进兵,这时候江东如果迎刃而上,倒也不是不行,可问题是两军相撞,终归不如以逸待劳。
而另一个意见,则是留在柴桑,在柴桑构筑防线,等着曹操赶来,这样一来,则可以利用以逸待劳的优势,攻击曹操远道而来的疲兵。
周瑜召集会议商讨,意见很多便分为两派,鲁肃,甘宁,蒋钦,韩当,黄盖,以及刘不才,都支持先攻三江口。
鲁肃主张先攻三江口,是因为不愿意太被动,刘不才主张先攻三江口,是希望能在水上和刘琮相通,而其余四人主张先攻三江口,则是因为此四人水战了得,自信能在水上大显神威,而三江口之地便是最好的战场,柴桑北面的江水虽说也算不错,可若要做为一个战场和三江口相比,那可就相去甚远了。
而另一批人,以程普为首等一干人,则主张在柴桑布防,他的理由是,曹操在向三江口进兵,自己也在向三江口进兵,如果曹操拔得先机该当如何?即便双方能在三江口相遇,可这一仗也从防御战变成了遭遇战,相对而言相当吃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