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刘琮力挽狂澜 > 第176章 只有走了

第176章 只有走了(1 / 2)

这样一来,刘琮在徐州这么久,一直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一个系统的策略,以供自己发展图强,也没有一个能让自己活得胜利的办法,一刹那间,刘琮忽然觉得自己像是希特勒,自己的脑海里萌生了退意,坚定不移。

“诸位,准备行装,下江东,借道回荆南吧。”刘琮说出这话,已然是没有了回头之路,庞统的话自己知道,在徐州呆着,实力尚可的情况下,南可攻淮,西可攻豫,北可攻山东,四面八方都是地形平整的汉人聚集区,想要成就霸业,真得待在徐州,可这也有一个前提,那便是你有进攻的实力,你如果只能处处挨打,那徐州远不如世外桃源般的荆南。

泗水一仗,刘琮清楚的明白了自己和曹操间实力的差距,本想到靠虎豹骑的优质战马和优质战甲,能训练一批能征惯战的重骑兵,那时候,自己还有一战之力,还有灭曹的希望,可现在刘琮算是明白了自己的能力,一群新兵蛋子终究是新兵蛋子,靠得民心赢来的战争,终究长不了。

同时,即便是得民心,差不多也到此为止了,三国时期得民心的作用有限,拿建国之前的我党来说,可以打土豪,分田地以争取民心,而三国时期人口少,田地不仅不珍贵,还四处抛荒,你不用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一样有地种。工人被剥削,可以争取工人的支持,而三国时期只有家庭妇女搞点小手工业,根本就不算是一回事,争取不到半分民心。唯一争取民心的办法就是政治宣传,利用百姓对曹操的仇恨,可你宣传一次,宣传两次,宣传十次百次,战死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还会听你的吗?

老百姓得不到切实的好处,反而越死越多,被一个所谓的“报家仇,兴汉室”所捆绑的民心,怎么看都有点像法西斯主义啊。

“我在徐州,徐州不会越来越强,只会越来越弱,等人们醒悟过来,我拿自己的命换来的一点民心,估计也得完了。”是啊,自己争取到的所谓民心,不是******的打土豪分田地,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而是希特勒那样的用复仇情绪绑架群众,这条路到底还能走多久?自己不知道,自己只知道,胜利的希望渺茫以至于没有,徐州的百姓替自己效死也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人越死越多罢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替孙权当狗,我没有怨言。”

大家都没有劝他,留在徐州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目前来看,好像确实只有撤军一途。

同一时间,六路大军开始备战的消息,也传到了徐州,好像是有人故意要散步这个消息似得,弄的满徐州的人皆知,徐州人想复仇,敢死,这没错,可这不代表徐州人人人都是文天祥,反而出现了一道很有意思的题目:“等死,死国可乎?”说白了,六路大军攻过来,根本没有丝毫的战胜希望,士兵不是不敢死,但是如果必死,等死,那恐怕大家都不会同意。

这一刻,刘琮深深的觉得自己好像一个罪人,一个战争贩子,士兵们也熙熙攘攘的赶了过来,要刘琮给自己一个解决的办法,赶巧,刘琮也有了退身的想法,只好收拾行囊,准备南下,意图传到军中,也是招致一片喝彩,三万大军基本没几个人呢不满或者抱着不同意见,纷纷跟上了刘琮的队伍,道理很简单,谁都知道这时候如果留在徐州,那等他们的将是又一次的大屠杀。

百姓们成群结队,大包小包的拎着跟随刘琮的队伍出发,包括马匹也带着,不过都是拿来牵粮,至少全徐州还没几个士兵会骑马,长长的运输长龙紧跟着向广陵行去。

广陵,其实也可以说是扬州城,那时候的扬州城还不叫扬州,扬州在当时是州名,通过地图可以看得出来,一直是优良港口的聚集区,船业发达,船只众多,庞统攻下广陵后也确实俘获了不少船只,也够这些士兵们渡江。

至于徐州城,则由病

最新小说: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帝秦设计师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将北伐进行到底 谍战:红色掌柜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女穿之大理皇朝 早安大明 战国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