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玄幻魔法 > 养生中国 > 第14章 中国佛教里的养生思维

第14章 中国佛教里的养生思维(2 / 3)

在敦煌的壁画里面,大多都是多人物的壁画,人物很多,看起来都很热闹,著名的是飞天形象,经常出现在重要的场合,代表中华文化。茅台酒把飞天形象印在酒瓶上面,人们称为飞天茅台,经常出现在国家宴会上面。敦煌壁画整体感觉有点乱,这不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在佛教后来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淡化了壁画的表现形式,在以后建的佛教建筑中已经很少见到敦煌壁画这样的表现形式。

大佛更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人站在大佛面前会感到强烈的震撼,更容易让人安静。人在巨大的佛像面前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大佛像的数目不会太多,其他雕像和大佛的比例明显加大,佛像也变得越来越安静,没有了敦煌壁画里面的舞蹈般的动作。

佛像越大,对人产生的震撼会更大,四川乐山大佛等一批超级大佛的相继出现,让大佛在中国佛教的地位逐渐稳定下来。不知从什么时间起,佛像的姿势和养生气功的变得姿势一样,无论是坐佛、卧佛。练养生气功如果动作不到位可以去向佛像学习,佛像的微笑就是养生气功里需要长期坚持的似笑非笑。

佛教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许多寺院都建有佛塔,用来存放佛经和舍利佛骨。著名的有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后来建的寺院以佛像为主,大多数的寺院都没有了佛塔。现在看到的寺院多建有大雄宝殿等高大的飞檐斗拱建筑,用来存放大型的佛像,经书被放在藏经阁。佛塔被用来纪念那些去世的高僧大德,少林寺的塔林是专门用来存放历代高僧大德骨灰的地方,佛塔已经变成寺院的附属设施,远离寺院的核心文化圈。

塔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广泛的应用,用来改变风水。有句名言:宝塔镇河妖。现在能看到各个时期建的塔,他们大多都是因为风水需要而建造的。

佛教中不符合养生思维东西被古人逐渐抛弃了。佛像是佛教文化和中国养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也是佛教在进入中国以后为适应中国人的养生思维做出的改变。

佛教的弟子在中国统称和尚,在别的国家称呼也不一样,这个名字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称呼。和是中华文化里面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尚是至高无上的意思,和尚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把和当做最高的追求。

和尚每个人脖子上面都有一串佛珠,有的手里还拿一串,我们经常看到电视里和尚念经的时候一只手捻着佛珠,一只手敲着木鱼,双目微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入静。为了避免心里胡思乱想,杂念产生,我们晚上失眠的时候也会数数,这和捻佛珠的效果是一样的。在捻动佛珠的同时还活动了手指,促进了气血的运行,也是很养生的一项运动。

佛珠在民间也有很多的爱好者,很多人都有佛珠,什么材料的都有,木头、玉石最受大家喜欢。最近流行用崖柏做佛珠,崖柏淡淡的香气真的是很好闻。佛珠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喜欢佛珠的人很多不是佛教徒,大家只是喜欢佛珠的养生效果。把佛珠挂在车上,把佛珠拿在手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佛教是追求素食的宗教,素食是否比肉食更养生?这个问题人类争论了很长时间,现在科学证明素食更养生。吃素的人越来越多,不是因为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健康。

和尚在吃饭时不能说话,这和儒家的“食不语“有同样的作用,食不语的养生作用得到了科学的验证,是非常有效的养生方式。吃饭的时候说话不仅容易呛着,还容易吸进去空气,说话注意力转移,对吃的食物咀嚼过少,吞咽过快,容易造成饮食过量,产生肥胖。

和尚在吃饭前要诵经,把对食物的敬做到了极致。人对吃的每一口食物都应该认真对待,认识到吃的每一口食物都要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就会慎重的选择食物,少吃不需

最新小说: 济公:大婚出家?半夜胭脂敲我门 斗罗:武魂方天画戟,我孝出强大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斗破:萧家落魄?我破棺而出! 霍格沃茨的混子教授 星言 从仙武大隋开始 神印王座:圣光背叛,暗牧救世! 蛊道长生:从炼出烬蛊开始 暮年长生,从点化白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