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复位不久,唐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继位。
还是在大明宫池的太极殿上。满朝文武站列两旁。
一武将出班列,跪拜,叩首道:“启禀陛下!”
唐睿宗道:“下跪何人?”
平叛大将军李楷固:“败将李楷固是也”。
一提起平叛大将李楷固唐睿宗就气不打一处来,十多万大军,天门岭一战,被初出茅庐的靺鞨部落首领大祚荣八千胜十万,兵力损失过半;傲东城,被火烧独自一人烟熏火燎地回到大唐。生气归生气,大将军既然回来了,也得问一问,看一看、听一听靺鞨部落、大震国目前什么情况?
唐睿宗皇帝脸色难看地问到:“回来就好!目前,靺鞨部落、大震国是什么情况?还不从实报来?”
今天,李楷固来朝廷之上就向唐睿宗皇帝把自己出征情况一一禀报道:“靺鞨部落首领大祚荣已创立‘震国’国号一个‘大’字,靺鞨族部落一致推荐大祚荣为国王。是以靺鞨为主体兼有靺鞨各部,并有高句丽、汉族、突厥、契丹、室韦等民族在内的多民族政权。现有臣民编户十余万。站领疆域,东北大部、直至RB海的大部分地区等广大地域,幅员辽阔大,其国延袤二千里”。
唐睿宗皇帝李旦刚刚登基,根基维稳还需时日,对于关外的靺鞨族部落更是鞭长莫及,于是问道:“各位爱卿,长孙无忌太尉,有没有不用打仗便能维稳边疆的办法,比如‘招安’?”心想:打是不行了,过去你们打不过,现在“放虎归山”你们就更打不过了。
“启禀殿下”太尉长孙无忌出班跪拜、叩首说道:“为了安抚边陲疆域的靺鞨族人和他辖下其他少数民族,稳定边疆,可派我朝御史张行岌出使大震国。用其三寸不烂之舌,定能……”
“长孙太尉,你的意思,御史张行岌很能说”唐睿宗皇帝李旦问到:“那么,御史张行岌出使大震国,其目的何谓?”意思:御史张行岌出使大震国干什么?
“请皇上下一道谕旨”太尉长孙无忌禀报道:“命御史张行岌为钦差大臣,招安靺鞨族大震国国王祚荣”。
唐睿宗皇帝李旦问到:“如何招安?”说白了,就是给他们什么条件?
“启禀陛下”太尉长孙无忌禀报道:“臣以为,可以正式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并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
大唐皇帝问道:“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都不是问题,只是如何控制靺鞨族人呢?”
“大祚荣受封后,必须改国号为渤海。渤海国虽然是一个国家,但她只是我们大唐的‘藩国’。把渤海国建设成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少数鞭长莫及的高句丽,突厥、契丹、卫室等遗民的一个边疆少数民族王国政权。同时又必须附庸于唐王朝的一个名义上的羁縻州。”太尉长孙无忌继续说道:“这二重性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三点上:其一,每世渤海王的更迭,虽皆由大氏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方式,但均需得到唐王朝的认可,接到册封后才算合法,否则只能称“权知国务”、“知国务”;其二,唐王朝在册封新继立国王的同时,必任命其为忽汗州都督府都督,即继立者要同时接受唐王朝地方官的任命;其三,渤海国有向唐朝贡、朝觐、贺正、质侍在内的各项义务”。
“大祚荣可否接受如此条件”皇帝李旦不放心地问到:“如不接受,再用突厥国兵力配合我大唐士兵形成夹击之势去镇压。陛下您看如何?”
“不好!”皇帝李旦说道:“这不还得打仗吗?”
“我们以招安为目的”太尉长孙无忌禀报道:“镇压为辅?”实再不行了才打。
“启禀陛下”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