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莫,夏季凌晨。热娜亚港的二十二号泊位上,停着一艘巨轮,这巨轮在航海旅行手册上,被堂而皇之地称为卡尔马班轮。在卡尔马班轮的跳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黑塔利亚王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藏青色的军礼服,正和一个男孩谈话。
早晨的天气清凉,陪护这一位贵族少年的差使,却并不令人羡慕,但是基塔克中尉精神抖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因为他清楚这贵族少年前途无量,假以时日极有可能成为黑塔利亚王国陆军某一兵种的指挥官。
基塔克曾多次听到陆军部将军们之间的谈话,这少年的家族三百年来一直为撒丁王室服务,世代的军事贵族。外交部在国王和元帅的授意下特意安排了这次留学。因此,他以一个有着远大前途的青年军官惯有的全部热情,开始执行这一任务,他得踏踏实实的办好这趟差。
“今天是星期一,”基塔克中尉说,“明天晚,你就可以到卡丹扎罗珀特了。”基塔克中尉已经好几次提起“维斯特赖特”邮轮的行程。“是啊。”达尔文装模做样的翻看着航海旅行手册表示赞同。
“我想,你会在那儿住几天吧?卡尔马班轮一般要在那儿停留几天补给和等待远来的船客登船,远洋客轮一向如此。”
“卡丹扎罗珀特,是座我从未观光过的城市。在我年轻时候错过这般经历,岂不是太可惜了和无趣了。”
离开摆渡的交通艇时,一阵清晨的海风朝栈桥刮来。中尉和少年都哆嗦了一下。基塔克中尉掏出怀表瞥了一眼。三点十五分─还有五分钟登船!
“初夏时节,外出旅行的游客可不少。”他说着,朝他们上方的轮船甲板看去。
“是啊!”达尔文点点头表示赞同。
“但愿您别让夏季风暴封在那不勒斯珀特!”
“难道有过这样的事吗?”
“是的,发生过。我在《巴勒莫日报》看到过好几次报道。”
“但愿航行一切顺利。”达尔文回答道。“罗曼天气预报专栏报道,那儿的天气很不好。”
“按常例来讲,天气的确很坏,黑塔利亚半岛降雨量很大,暴风雨很频繁。”
“听铃响了”基塔克中尉急忙说,“我得送您登船了。”
“您走舷梯的时候可得小心点。”
在他们的头顶,巨轮一扇舷窗的窗帘被拉到一旁,有个年轻女士朝栈桥上打量着。
从上星期三离开露西尼亚的克里米亚珀特港以来,睡得很少。索菲·康德在到基辅兰德的四轮马车上,在刻赤巴德的旅馆里,还是昨天晚上的邮轮客舱里,她都没好好睡着过。躺在温度过高的房间里,呼吸着闷热空气,实在使人受不了,于是,她就起身朝窗外张望。
这一定是巴勒莫了。当然,什么也看不见,漆黑的海水托着一条长长的、灯光很暗的栈桥,木质栈桥上,黑暗中有人在喧闹叫嚷。在她的窗下,有两个人男人正是用黑塔利亚语交谈。一个是黑塔利亚王国军官,另一个是瘦小的矮个子。她微微一笑。她想用力把窗拉开一点,可是拉不开下来。
客舱服务员朝那两个男人走了过来。他好像在说,轮船马上要转港,最好还是进舱之类的话,瘦小的矮个子摇晃这脑袋。全神贯注的索菲·康德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一个看起来滑稽可笑的小个子男人,对这类人,谁都不会认真地看待的。
基塔克中尉正说着他的送别词。他事先就想好了这些话,特地将它保留到最后的时刻。这是几句十分优美、精练又奉承的话。为了不至于显得相形见绌,达尔文的回敬同样动听。
“请送行的旅客下船,‘维斯特赖特’邮轮即将起航,先生。”客舱服务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