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武侠修真 > 状态 > 第91章 崇虚

第91章 崇虚(1 / 3)

北魏经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使天师道从民间变成官方正统,但自文成帝复兴佛教后,佛教比道教更为兴盛。到献文帝时期,道教已划归僧曹管理,至孝文帝又将道观称为寺。太和十五年诏令将京都城内的道坛迁至城南,名为崇虚寺。迁都洛阳后也别立道坛于南郊,建崇虚寺,置坛主、道士、哥人一百六十人,对道士严格考核,道术不精通或才术低微的罢免还俗。并只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十五日行拜祠之礼。到如今太后复政时间又过了三十年,由于后来的道士罕能精至,又无才术可高,新天师道也就衰落了。现在道教划归佛教的昭玄寺,勉强由中岳庙的寇天师再传弟子中岳大侠黄天啸担任都维那,并兼任崇虚寺的坛主。而崇虚寺的道士也没有多少人,国家给的供奉有限,黄大侠要兼顾中岳庙和崇虚寺两边。而当下百姓信佛,到道观供奉的人愈来愈少,香火不济,黄坛主捉襟见肘。(后来至孝静帝道坛废置,国家不再承认天师道为官方宗教,遂在北齐散亡。后话不提。)

后世隋唐之后流行的道教,主要是南朝的上清派和关中兴起的楼观道。楼观道在两晋间楼观道士还很少,影响也甚微,直至新天师道兴盛,楼观道也因之兴起。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有二个,一是楼观道兴盛于北朝后期,故在经典、教义、方术、戒规等方面能融合南北天师道之所长。如楼观道尊尹喜为祖师,所以《道德经》、《老子化胡经》、《老子西升经》、《老子开天经》等都是楼观道的主要经典,这些也是从寇谦之的新天师道融合而来。同时楼观道也奉持传承南方的三洞经戒符箓、《上清大洞真经》等等融合南北道派。第二个原因是后继有人。老剑客王道义下,有西昆仑陈宝炽,西侠的顶尖的弟子也颇多,如侯楷、李顺兴、王延等。大弟子侯楷投陈宝炽学道后,得受玄文秘诀,功力高深,只等嵩山论道,要晋级侠客之名。二弟子李顺兴是京兆即长安人,自幼好道,11岁就与道士籍常诵《大洞真经》,拜陈宝炽为师后,又受《五千文》及《黄庭经》。现在奉师之命到曲阜峄山创建白云宫。他也是武学天才,后文书他道成后,可以蹈火赴水,不怕焚溺,成为一代剑侠。三弟子王延,也是练武天才,三十出头岁也到了四重后期境界。

这次楼观道在长安赛区取得的成绩很好,门下弟子多人都晋级,决赛。尤其现任首座弟子侯楷的大弟子严达,表现最为出色,所遇对手几乎全部是轻取而胜得金。严达也被誉为三代弟子中的天才,最有希望追上师祖陈宝志,甚至太祖王道义,被楼观已于厚望。

昨天领着三代弟子观摩的师叔正是王延,他身庭消瘦,仙风道骨。他们进京后,正好黄大侠也在昭玄寺,见了面一说,便把他们安排在崇虚寺住下。昨天看了京城金剑的比武,今天师徒们没事,在崇虚寺里练了一会武功,休息闲聊起来。

严达和师叔身形差不多,瘦弱单薄,皮肤细腻,双睛明亮单纯。他对师叔说:“师叔,您怎么领我们住这个崇虚寺啊?您看,这寺里,墙垣破败,地面都裂了也不修缮。”

“我听说是因为这儿的国奉经费不足,加上百姓很少来供奉,弟子收的少,自己的地收成不好,管理不善,所以不景气,也正常。只是我们门派教规严格,京城之中的道观多是子孙丛林,只有这个相对干净一些。”

“看来天师道确实要败落了,现在的佛教太昌盛,把我们道教的信众都抢走了。”

“这是一方面,但主要还是看自身的道法是不是有真本事。佛教没兴起的时候,寇天师领导的新天师道最鼎盛,我们楼观道也没有现在好。这些年从你师太祖开始,我们才一步一步壮大的,关键还是人才。师祖他是顶尖的老剑客,观主师傅人称西昆仑,所以尽管佛教兴起,我们楼观还是有今天的声望。明年我和你师傅、二师叔要争夺江湖剑侠

最新小说: 诛仙:我以魔血染青云!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洪荒:我混沌钟,开局撞击鸿钧! 混在大巫中的人族 统御龙庭 诛仙:我诛仙剑主,剑开天门 诛仙:晚年躺平系统,剑开天门 长生仙族:从龙精虎猛开始 诛仙:大地皇者,轩辕镇世 问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