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在场,这是终南论剑九年后,再次聚首。
这几位泰山北斗中,东侠仲宾代表了儒家,中侠慧稠代表佛家,西侠陈宝炽代表道家,南侠桓闾、北侠欧阳慧虽然是道家,但属于三教兼修。这几个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也是天下大势而定。即为五胡十六国后,战火不断,百姓迁徙,出现空前的民族大融合,地区大开发,思想大开放,文化大交流。其中儒教因一元三统礼俗社会理念根植以及精巧的政治设计,故虽枝叶受损,但根本牢固,仍在国家中处于首要地位。佛教先与黄老结合,后于玄学结合,再与儒学结合,使方内方外、分工合作,而后来居上为次之。道教由陆敬修和寇谦之南北改革获得道教之名后,陶弘景统一经法体系,重视个人修炼,自外于政治秩序而再次之,这样三元一体,儒教为中心,佛道为两翼的格局最终形成。
南侠桓闿从南朝茅山赶来,大家对他十分关切,先就南朝事故趣闻听他讲述一些,之后他又讲了茅山的情况。桓闿的师傅陶弘景,师承孙游岳,游岳是灵宝、上清、三皇三洞兼修的陆敬修的嫡传弟子。茅山经过建立上清经法总基地,抬高仙道地位,成为天下道教大本营。茅山除掌门外,还有两位长老,蒋负刍和薛彪之,是茅山资深道士,他们都先于陶老在茅山修道,后帮助茅山宗在山里建设道观并加入,在终南论剑推为长江剑客和九江剑客,可惜蒋老剑客刚故去。桓闿还有两位师兄,首席弟子陆逸冲字敬游,二弟子王法明,因未去终南,比照桓闿被推为茅山大侠和庐山大侠。此外还有弟子陶翊、潘渊文、许灵真、杨超远、周子良等,境界都在五重左右。尤其师弟周子良,今年才19岁,又一个少年天赋异禀,武功已经直追桓闿,堪堪达到六重,被陶老剑客赞誉为唯一能达到他境界的弟子,正重点培养。前段日期,老剑客和大弟子病重,同时梦见不久要升天,周子良辞蝶做法,潘渊文配合,为他们增寿十年。结果,陶老病好,而陆逸冲却尸解升仙。其实大师兄也能渡活,只是他因为茅山宗兼修佛教,对师傅不满,积郁日久得病,因不愿与师傅结怨,便先升仙而走。但事实上,陶弘景表面上的三教合流看似引领潮流,其中也有南朝梁武帝弃道从佛逼迫与他有关。当然隐情桓闿没有对大家说,几位大师听了茅山的情况,都唏嘘不已,感叹世事变迁,浪涛滚滚。
陶弘景虽然师承孙游岳,但实际上在细分上还是略有区别。陆敬修虽称为三洞真人,孙游岳也是三洞兼修,但他们都以礼仪为主,重点整理修炼的是灵宝经,而陶弘景重点修炼的是上清经。与此类似,北朝中寇谦之以礼度为首,靠近灵宝派,楼观道以个人清修,接近上清派。因此楼观道最先接受了茅山宗教义,继而北侠也吸取,形成目前的三教共辅两朝,五侠同持江湖的局面。多年之后,楼观不承认师从茅山,后话不提。
由于南北两朝相持已久,百姓迁徙基本结束,社会相对稳定,天下武林门派开始兴起。尤其以四川巫山和武当山一带,苗岭雪宫山一带,南岭大瑶山一带,九连山莲花山一带,武夷山玉华山一带,雁荡山仙霞岭一带,等等。南侠接着说:“原来南方边缘之地落后,大迁徙后,汉族从中原广泛进到南方地区,并带去华夏功法,使得原有的武林门派发展壮大,融合后形成新的实力更强大的门派,并且这些门派因为与中原素有瓜葛,都想重返中原,因此我想,明年的嵩山论剑,我们还要早做准备,广发英雄帖吸引南方各派都来。”众人点头。
中侠接道:“道友所言极是,说明南方武林处于成长之势。而中原武林却正相反,大有并和之态,我听说洛阳一带许多源于春秋战国的门派,如阴阳宫等等,已经在上届剑侠图上标号的,如今许多或死或隐或合并了。因此桓道友提议的重发英雄帖,极有必要。我看在京城剑士比武之后,我重新拟一个,然后我们五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