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什么孙云等人入学年纪稍大的原因。今年太后复朝,为了********,决定同时恢复,这样间隔了两三年,武士比武和学生入学同时举办。北魏特殊的孝秀举策和太学选学,以及剑士比武,是继察举、九品中正制的延伸和过度,最终成为隋唐之后科举制的雏形,天下文士和武士,则逐渐走上了从拜访、推荐、到科举的荆棘之路。
按比赛制度,每届比武,各州赛区会产生九个银剑武士和一个金剑武士合计十名,而京都赛区却有金剑武士和银剑武士各十个,带有明显的不公平。这也使得,京城的金剑武士名号很不值钱,感觉遍地都是,但没办法,因为制订规则的是京城的贵族。而演变过程中,作为国家中军的下级官兵首先获得了参加比武的资格,许多低级官兵因为比武夺魁破格晋级,这也是朝廷为平衡禁军武职人员升迁缓慢的引起不满情绪的策略之一。
有了禁军的介入带来了另一个效果,就是京都的金剑的含金量大大提高,因为与普通士人相比,军兵的战斗力明显不同。因此,在国剑夺魁中,军旅出身的人逐渐取代了士人。各州看到这种情况,也放开了武士的门槛,都允许镇戍兵、州兵另外两支北魏的军事力量也加入进来。而士人看到原本由他们发起的比剑,最终竟然演变成了士兵比武,使他们十分气愤,不过他们不甘失败,为了挽回局面,他们开始与江湖人士往来,使得士人身份的选手也有了武林人物的出现。至此围绕比剑的演变,参赛者的成份复杂起来。
同时现在的武林论剑,也渐渐的与各州武士比武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并在终南大会施用,即各个帮派推举的备选选手,必须至少有各州银剑级别以上的武士身份。而且依照国金、国银、国铜、洲金、州银的秩序来分组抽签,逐级晋升,竞争侠客榜中每十年因为亡故、升迁等空缺的名额,并暂时以侯侠的身份进榜。往年的侯侠可以挑战上级称号。
不一会儿,大司马、司空、司徒等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陆续到场,今天高官们来的不少,有的是例行公事,有的是因为自家子弟晋级到前二十强,有的是自己的下属参赛,各种复杂心情都有。他们大家彼此寒暄之后,在比赛台下边的前台就坐。因为决赛改在太学,许多不愿意去军营的文士也都前来观看热闹,还有一些已经出局的选手也赶来继续观摩。
晋级到京城赛区前二十名剑士的有太学的李辰、吴坚、贺拔纬、孙云、萧月、田俪共6名,另有中领禁军2名、护军4名、左卫羽林1名、右卫虎贲1名、骁骑1名、游击1名、士人2名、官宦2名。除太学外,总体均衡,其中以护军相对最强。
学校因为是第一次组织决赛,投入的力量很足备,各种条幅、座椅、指示等都很到位。四周的不同位置还悬挂着比武对决的名单,以及选手的出处、年纪、身高、体重等讯息。此外因为观看比赛的人多,学校专门组织学生成立会务组,检查进场人员的身份,学校的学生、京城百姓,只能安排在窗外门外观看,只有京师和各地的举子连同随行团,才允许进馆。
各州已经提前赶到的选手,不少都来观看京城选手的比武,以便了解一下京城的选手实力。近几年,京城获得金国剑的名额很多,各地的选手都对京城很重视,知道全国军队在战斗力最强的是中兵,中兵是国家军队的主力,是北魏王朝的主要支柱。他们的选手最出色也很正常。但今年不同往年,因为边镇叛乱,以及各地起义,中兵的主要力量都戍边调防,剩下的禁军应该实力大打折扣,因此各地选手都想提前见识一下今年京城的真正力量,以便心里有所准备。许多人都在比赛名单布告前,看京城选手的状况,因此京城选手的信息完全被各地选手牢记,因为今天无论胜负,他们都将出现在下月六日的比赛赛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