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武侠修真 > 状态 > 第49章 导引

第49章 导引(2 / 3)

衣服到他们平时练功的小树林里。小树林是他们几个的称呼,其实就是学院的边缘,有几颗大树,一些小树搭配掩映,空间很大,环境很美。晚上,小树林里借助不远最高的处藏书阁和其他几个大殿四角屋檐的灯笼,依稀有些光亮,道路、人来人往,基本都能看得清楚,平时总有些人打拳踢腿什么的。

王先早就回来了,大家正练习吐纳和导引。旁边的小树上,挂着他们的木剑和宝剑,看来剑术和拳术篇章已经练完,该最后的导引的气功积蓄。

导引也叫道引,在尧舜时代,叫宣导法,即疏血导气,引伸肢体,养气养形。除了练功还用于治疗,《内经》中记载,如果患有痿、厥、寒、热、息、积等病,须用导引配合按摩来治疗,讲究胎息和龟咽等方法。导引行气时,依季节变换,春食去浊阳,夏食去阳风,秋食去凌阴等等。东汉末期名医华佗擅长医术、方药,晓养性之术,同时是个气功高手,一直活了100多岁。他创立了五禽戏练气心法,传给他弟子吴普,吴普长期行之,九十多岁仍然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同时期的皇甫隆,行导引,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颜色和悦。

到了晋朝,道教先师葛洪著有《抱朴子》一书,内修形神,使延年愈疾;外攘邪恶,使祸害不干,里边记载了熊经、鸟伸、龙导、虎引、龟咽、燕飞、蛇屈、猿踞、兔惊、天俯、地仰等多种导引术式。同时记录了多种行气方法,如咽气法、守一法、内视法、反听法、数息法、叩齿法等等,但主要的是用胎息法。这种方法,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行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

当代大师陶弘景,华阳隐居。著有《养生延命录》和《导引养生图》等养生专著。归纳总结了前人十二种调气法,并创立吹、呼、嘘、呵、唏、咽六字运气法。使导引运气进入了一统时代,南北道教、各宗佛教,基本都采用,少林、终南等武学大剑皆认可推广。

大家学的吐纳方法一直用墨门的七星心法,后来在中岳黄师叔那,又学来了道家导引之法,到现在还没练多少日子,虽然总体步骤大同小异,但在呼吸的方式上还是有区别的。

练完功,大家各回寝室。躺在床上,李辰把到王府遇到的事情和大家聊聊,告诉大伙,那个美仪表妹任性怪癖,可把他郁闷坏了。大家没当回事,不大一会睡着了。

孙云比李辰还郁闷,因为他发现自己练了很久的气功,依然停留在气感、气聚、气动的第二阶段,也才是三等武士阶段。回想起来,自己所有功力的增长都基于招式的增加,学了中岳两仪剑法,自己的战力提高一些,学了白猿剑法,实力又强一些。但没有在根本的境界上有任何突破,随着各种剑术的熟练程度提高到顶点,功力也就到了极限,没有任何进展了。

回想起来,自己第一重的气感他比同伴来的都早,劳宫穴、涌泉穴、丹田穴等他很早就有感觉,但接着一切都停滞了。无论怎么努力,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涌动根本就没体验过,更别说气随意动、聚气凝力了。孙云不明白,是自己动作不标准,还是不够努力,该试的都试验了,就是没有突破。要不就是原来的七星心法要么不好,要么完全不适合自己。这回换成道家心法,不知道管不管用。武学有渐进的说法,也有顿悟的派别,可即便是顿悟,自己也不能久顿不悟啊。难怪许多人都说自己没有天赋,现在看来,自己不但真没有天赋,恐怕连普通都够不上。如果真是这样也太悲惨点,这么多名师点播,最后不但连侠客的边都没沾上,甚至连武士的初级都勉强,太悲哀了。还有一点,孙云一直犹豫,就是七星心法是不是该换呢,是不是,自己就差最后一步没有坚持呢?

最新小说: 问剑华山 诛仙:我以魔血染青云! 长生仙族:从龙精虎猛开始 洪荒:我混沌钟,开局撞击鸿钧! 混在大巫中的人族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诛仙:我诛仙剑主,剑开天门 统御龙庭 诛仙:大地皇者,轩辕镇世 诛仙:晚年躺平系统,剑开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