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读啥,无非就是数理化加外语,政治语文地理历史加上生理卫生而已。
这些东西加起来是读了十五六年,可这些东西最大的用处就是考完就忘,没什么大用处。
杨烁看了看周围,尤其是杨老憨那满是期意的目光,无奈的说道:“写写算算~~”
“没读点四书五经啥的?”老族长继续追问。
“太爷,他这十几年是流落番邦了,!那地方上哪学咱大明的这些圣人学问去,不过能写会算就不错了,要是像我家小子那么能吃苦,估摸着在县城里也能找个事儿做。”
杨烁还没说话,老族长身边就有一个青衣汉子接口说道。
这人刚介绍过,叫杨长义,杨家村的村长,内定的下一任族长。个子不高,身材敦实,小眼睛溜溜地,一看就是精明人物。
这话是没问题,屋里人也都默默点头,似乎在县城里找个事酒就已经不错了,可听在杨烁的耳里,不知怎地,总是有种刺耳感觉。
不但杨烁觉得有些刺耳,杨老憨的角色也有些不好看,刚才还笑着,这时眼角就垂了下来,脸上多少带些不自在。
这表情一下被杨烁看个满眼,这表情
如同一根弦一样,一下把杨烁埋在心里多年的,叫好强的东西给激发出来。
“太爷问的是孔圣人的学问呀?”既然打定主意卖弄,杨烁也不藏着,有文化在哪个朝代都是有本事的事:“这些也是从小读到大的,四书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领就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倒不是炫耀,杨烁的外公是一位传统的老知识分子,从小就手把手的教他这些东西,学的有多深倒不见得,但起码唬人是够了,而且顺带带着,十几年下来,杨烁也练得一手漂亮的馆阁体小楷。
许是光说不过瘾,杨烁边说边写,用手指沾了水,在桌子上一笔一划的写了起来。话音挺住,桌上也多了一排漂亮的大字儿。
这一手可了不得,在人均识字率不到百分之五的封建社会,足够让屋里的人瞪大的眼。尽管这些汉子不认识桌面上的字,可一点不妨碍他们张大了嘴,发出真真赞叹。
在这些庄户人的心里,认字写字,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征。
杨老憨的脸变了,瞬间笑得见牙不见眼的,甚是得意。老族长盯着字看了一会,也不知看懂没有,反正一个劲儿点头。
只有杨长义的脸有些不好看,似乎想说些什么,却还是闭嘴,没在言语。
这人似乎对杨老憨家有点想法,杨烁年纪不大,却也见惯了亲戚见的家长里短。
“太爷,当家的,开席了。”外面,忽地传来杨张氏的声音
~~~~
杨家村不大,也就三四十户人家,人口加起来却有小二百号。
杨烁本以为摆酒怎么也要十几桌的流水席,谁知就只有两张桌子,老族长坐下后,村里各家当家的再坐下,就没空地方了。
村里的孩子们远远的围着,嘴角亮晶晶的,却是不敢靠前。厨房里传来阵阵香气,和女人们的说笑声。
“儿呀,你挨着爹坐。”杨老憨拍着身边的凳子笑道。
杨烁眉头轻皱:“娘呢?不跟咱们一起吃?”
“女人哪有上桌的,这是规矩,在你那番邦那边女人能上桌?”杨长义在一边笑道。
这人让杨烁有些讨厌。这场景他一点都不陌生。
小时候他去外公家,去爷爷家,也是这样。男的都在屋里抽烟喝茶侃大山,女的在厨房里不停忙活。吃饭的时候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女人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