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大人的话,今年收成不错,入春以来的几场雨雪很是及时,如果天气变化不大的话,今年应该又是一个丰年。”
“哦,那粮食可够一年之用?”
“大人,前年的时候粮食还有不***过赋税后,剩余的粮食便只能吃到九月份,后来官府又下了命令,免去了三年的赋税,去年粮食皆有所成,每家都有余粮,实在是大人体恤我等辛劳,小老儿在这里跪谢大人大恩了。”
“哎,你说的哪里话,我既然为一方牧守,这便是我的职责所在,哪里需要你们感谢。”
那老农看了一眼周瑜,但见他明眸皓齿,儒雅中带着不羁,实在是生平所未见的奇人,听到他以一郡之守对他们老百姓说话竟然没有一丝官威傲气,心里对周瑜也既是感激又是爱戴。
“那你说说平时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周瑜接着问。
那老农忙摇了摇手,道:“并没有什么不足之处。”
周瑜笑道:“当真?”
被周瑜那锐利敏感的目光一看,那老农立即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威压压了下来。只觉得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于是他抬头看了众人一眼,微微低下头来。
周瑜看着他这个样子,必然知道肯定还有事,于是道:“老人家单说无妨。”
那老农嗫嚅了半天,才道:“我有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听说将军府要征兵,便都吵着要来,想得些军功,可将军府下了命令,每户只能出兵员一人,所以这两个不孝子这两天尽为这事争吵不休,连地里也不来了。”
周瑜在江夏继续施行征兵制,但所征之兵要求严格,而且待遇优厚,并且周瑜还命令凡是所有优惠良政,须得以军功来获取,所以整个江夏从军之风盛行。
周瑜笑道:“这是好事。”他转过身对陈武道:“我记得不曾规定有这一条每户抽丁一人为兵的规矩吧。”
陈武忙道:“前面是没有,但征兵人数过多,所以后来我和蒯先生商量着定了这样一个政策。”周瑜心想,必是自己在洛阳之时,蒯越和陈武应对当时情况而定的,于是也没有说什么,而是对老农道:“老人家,你也无需着急,先让长子从军即可,日后政策有变后,再令次子从军。”
那老农随即跪下道:“谢使君大人。”
周瑜转过身,迎着已有些炎热的太阳,心道:“秦以耕战之策平六国,现在乱世又何尝不需要耕战之策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