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十万火急的奏章在跑死了六匹马后终于递送到汉武帝刘彻的手上,送信的士兵看到自己的使命终于完成后便力竭的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正在后花园与卫子夫散步的刘彻看到奏折的内容后勃然大怒,对着身边的近侍大吼道:“朕正准备讨伐匈奴,他们竟自己送上门来了!”不管时间是不是已渐入黄昏,他破例立刻传唤所有大臣即时来到朝堂之上议事。
朝堂之上,刘彻将奏章紧紧握在手里跟堂下的臣子说道。
“匈奴着实欺人太甚!四年前,这匈奴就不断侵扰我大汉北部广大疆土,百姓民不聊生,彼时敌我实力悬殊,如今,是时候一举将其歼灭了!”
闻言,众臣立刻齐齐下跪,高呼道:“吾皇英明!吾皇万岁!”
刘彻继续说道:“朕立誓有生之年必将匈奴之患破除,如今上谷告急,情势岌岌可危,朕需要有人带兵立刻前往上谷解上谷之围,有何人自告奋勇?”
闻言,堂下的众臣中走出一人,此人身高八尺浓眉大眼,身材十分魁梧,一张国字脸上满是严肃,不怒自威,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他刚一站出来,群臣中便传来了窃窃私语声。
“不愧是李广将军,真是有气魄。”
“大汉朝有李广将军真是我大汉之福啊。”
“李广将军果然是人中豪杰。”
……
对这些赞叹声,李广充耳不闻,他径自走到刘彻的堂下正前方跪在地上,双手抱拳握在胸前,恭敬的说道。
“启禀陛下,臣愿带兵前往。”
这李广曾在汉文帝在位的时候便因从军击匈奴有功而被封为中郎,在汉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后来武帝即位,见其英勇,便召为未央宫卫尉。此人非常善于骑射,射出的箭驽甚至可以深深的没入石头中,在曾经与匈奴征战的过程中让匈奴十分的忌惮。此番上谷之围,他似乎是最好的人选。
汉武帝看着李广点了点头,他明白此次出击匈奴,李广是万万不可缺的。可只有他一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便又问:“还有人自告奋勇否?”
这时,另一边又走出一人。
“陛下,臣请命。”
此人名唤公孙贺,比起李广来便显得清秀许多。公孙贺在汉武帝刚刚立为太子的时候便被选为太子舍人,在武帝继位的时候被升为太仆。但此人善于武功,武艺计谋在朝堂之上也是可圈可点的,另外,此人还是卫子夫姐姐的夫君,刘彻也因此更为偏爱于他。
思索一二,刘彻觉得让公孙贺来带兵也是十分合理的,便允了。
就在朝堂众臣以为此番出击匈奴要由这两位将军带兵时,刘彻忽然开口道。
“卫青,公孙敖,你二人上前来。”
在一旁的卫青和公孙敖二人忽然听闻陛下唤了自己的名字,对视一眼不知何意,然后齐齐跪拜。
“陛下有何吩咐?”
“朕命你二人一人带兵一队与李广、公孙贺二人,兵分四路夹击匈奴!”
此语一出,忠臣哗然。
重臣中有一老臣走出,向汉武帝上奏道。
“陛下,上谷之役凶险可想而知,卫大人和公孙敖大人二人并无带兵经验,恐有差池,陛下三思啊。”
刘彻眯着眼睛说道。
“凡事皆有第一次。况且卫青在朕身边数年,他精于骑射,为人谦虚谨慎,行事果敢朝中可能恐有人及,朕相信他。公孙敖有勇有谋,跟着朕时间颇久,骑术了得,训练兵士对付匈奴这种马背上的民族不可或缺。”
闻言,那老臣有些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