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点继续上学,张家林和张大山开始了上林村走出大山、融入现代社会的伟大举措。短短的十几天,张家林做了三件大事,第一,申请公路局、交通局及县政府办等部门规划上林村通往下林村的县级公路,一旦规划方案确定,就可以进行路坯的开工建设。十几里的公路,在无法进行机械化建设的山区,不少工程就交给了上林村。第二,在县政府办与经济与信息化局的统筹安排下,设计了上林村与外界的信息通工程,广电局、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都安排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考察,力争尽早完成山区三通——通电话,通网络,通有线电视。第三申请发改局帮助山村规划长远发展思路,初步确定山村优先发展木材加工,药材养殖,旅游观光三大支柱产业以及疗养院、房地产开发等后续产业规划。几百年的小山村一夜从后台走上前台,张家林也成了一时的名人,天天除了会议,就是应酬、陪同考察等等。好在每晚回家后都要接受刘巧妹的耳提面命,一直云里雾里的张家林才明白自己还是那个小学也没读几天的文盲村长。
村里成立了新一届的村委会,主要成员还是那天在张大山家里吃过饭的人,不过张家林真正的智囊团却另有其人,那就是小张健、薛丹丹和刘巧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张家林先跟这三个人通通气,统一认识,然后提交村委讨论通过,这并不是说小张健的见识就是超过了爸爸,一方面是因为小不点读过的书多,也算是一种见识,另一方面张家林有意识的在培养儿子的谋划、判断等能力,再加上薛老师的知识和刘巧妹的经验,四个人基本上能够理顺每一件事情的来弄去脉。很快的,张家林学会了打官腔:要研究研究,要慎重考虑,要全面规划,等等,等等。小不点却见不得爸爸打官腔,他交给爸爸一件重要任务:学开车,学开挖掘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山村想要脚踏实地的发展,需要各种人才,这需要村里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各尽其能。山区建设最离不开的是挖掘机,就目前而言,也只有张家林才有可能胜任这项工作。开了几次村委会,大体分工出来结果了。前村长张大山负责药材的选择和药材基地的开发。陈子林和刘二蛋负责木材厂的选址以及需要砍伐的树木的标识,砍伐树木要经过县林业局的同意并上报县政府批准,不过目下要砍伐的是村前村后以及大家房前屋后的成材树木,估计很快就会得到批准。仅仅砍伐是不行的,砍伐完了还要在原址栽种合适的树苗,所以,苗圃的筹备也在二人的责任范围内。张老庚和李春安负责修路工程的协调,合理安排村民所要承包的路段以及工程量的核算。李大年和张家林负责山里旅游路线的勘探规划,以及将要开发的疗养院的筹备。至于妇女主任刘巧妹,身兼数职,安排十五周岁以下的失学青少年重返校园,学费全由村里出,至少也要争取初中毕业,村里将对优秀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联系山下的服装企业,揽回一些山村妇女力所能及的活计,村里对表现突出的妇女进行奖励;学习烹饪技术,为将来的旅游行业的发展进行资源储备;选择部分有志于养殖业的妇女,组织学习鸡、猪的规模养殖。一百左右人的小山村,除了几个岁数较大的和较小的,几乎全部被动员起来。
谁也没料想到,村子里第一个开始动工的项目,竟是张家林负责的疗养院。在张家林的计划里,疗养院怎么也只能在五年以后才可以考虑规划,然而事情竟然急转直下。
张家林去县里林业局申报村里计划首批砍伐的树木,他以为这事很简单,结果他遇到了执政一来第一个麻烦——办事难,林政科的四五个人说说笑笑,只有一个岁数和薛丹丹老师差不多的女娃子跟他打招呼。听说他的事情后,女娃子笑眯眯的告诉他,你要到乡里林业工作站先办理采伐许可证,乡里上报到我们这里,再由分管局长批准,派专家考察后才能砍伐。张家林耐心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