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秦逐渐崛起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力量逐渐崛起,但绝对不是一下子就压倒了六国的,战国时代的最强者开始是魏后来是齐,秦国变成秦朝经历了数百年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秦军的败仗数不胜数,何谈天下无敌?
魏国强大时几乎把秦逼到灭亡的边缘,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齐国威风时秦国不敢与之争锋,齐国曾经联合韩魏攻秦,秦退保函谷关,被迫割地求和;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从此威震诸侯;邯郸保卫战,秦军大败,赵国转危为安;楚怀王击秦,兵锋直指蓝田,秦发举国兵拒之,才勉强打退敌人;战国末年秦国攻赵,良将李牧连克秦军,两次大破强敌(肥之战、番吾之战)……
这难道就是所谓战无不胜吗?
明显不是!所谓秦军天下无敌不过是个神话罢了。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谁也不是不可战胜的,秦国笑到了最后,不能代表他真的没有对手,罗马胜利了,汉尼拔难道是孬种吗?也许命运之神稍稍眷顾一下那位悲剧英雄,腓匿基就能把罗马踩在脚下了。
秦的统一得益于四大因素——
一、勇于改革,“以法治国”;
二、外交得当,远交近攻;
三、地缘有利,可攻可守;
四、六国内耗,各个击破。
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秦的统一之路就能发现,命运是多么的眷顾伯益的子孙(传说秦人是东夷伯益之后)。
秦出函谷关争天下最大的敌人是晋,晋毁于内部分裂后,魏国一时坐大,但是魏国居于中原四战之地,衰弱是迟早的事情,(古往今来,以中原为基地奠定天下霸业的只有曹操一人。)另一大国齐不满魏国独大,在马陵、桂陵之战中两次打败魏国,从此魏渐渐沦为二流角色,退出了统一天下的竞争。
齐打败了魏,一时风光无限,楚国赵国担心齐国力量过分膨胀,联合打败了齐,遏止了齐扩张的势头,齐国背靠大海,没有战略回旋空间,西部边境无天险可据,战国时代的丛林法则就是枪打出头鸟,齐国败魏、侵燕、灭宋、击秦,天下震恐,于是六国和纵击齐,齐几乎亡国从此一蹶不振。
楚是南方大国,秦统一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楚国和秦国曾经有一场殊死较量,两国都倾全国之力于一击,楚军打到陕西蓝田,逼近秦都咸阳,秦人几乎不支,但是三晋乘楚全力攻秦,偷袭楚后方,楚国大败,从此走向亡国。
秦国统一战争中最大的手笔是长平之战,此战中赵国四十五万大军灰飞烟灭,以后的日子就是苟延残喘而已了。
至于韩国、燕国都是小国,在波澜壮阔的战国历史舞台上,充其量就是两个大龙套罢了。
四大强国中秦真正用自己力量打垮的只有赵国而已!
我们谈秦的胜利,经常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地缘。八百里秦川可谓秦统一天下的胜利之本。
因河为池,践华为城,表里山河,四塞险固,拥有两个“天府之国”(渭河平原和CD平原)进可窥视天下,退可固守一方。试问当时还有哪个诸侯拥有这样有利的地缘优势。
前面说过,战国的丛林法则是枪打出头鸟,所以最强大的国家往往遭到其他六国的联合打击,魏、齐都这样败落下去了,而秦国强大的时候也面临天下和纵攻秦的危机,如果把秦移到河南的大平原上,我敢说,他的命运不比魏齐乐观。好在秦有雍州之固,崤函之险,诸侯联军打来,我就死死守住函谷关,等你们疲敝之后我再追亡逐北。
这样的战争对秦来说是外线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