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中没有一个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系招聘。
由于这些博士都毕业于顶尖金融院系,这一结果很让人失望,各学校投入的资源和教授精力那么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周满生表示,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重大缺陷,而且从基础阶段就出现缺陷。
明珠提出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并非是单单学习知识,而是发现天赋、激活天赋,针对天赋的培养。
培养创造力的提法不恰当,大部分孩子是模仿。极少数天才孩子如爱迪生、钱学堔、瓦特等从小有发明天赋。百分之十左右的孩子是各个行业的发明者、创新者。百分之二十的孩子是各个行业佼佼者,这个百分之二十数目现在可扩大到百分之四十左右,与扩招后的大学相呼应。剩下的是各个行业的专家能手。与前面百分之四十左右加一起是百分之九十构成了祖国的建设队伍。
明珠观察后思考:现实的中国教育模式很少培养出自然科学方面的科学泰斗,自然科学诺贝尔奖都被欧美国家强占,世界500强企业的CEO掌门人被印度人把持。末来中国的发展寄予下一代教育,教育专家发现,早期幼儿的美学教育,人与自然的观察力,平面、立体、有形与无形的想像力,幻想是拓展幼儿的想像力,幻想给想像力插上了翅膀。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是当今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大家。他不仅在学术研究成果卓著,而且对许多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都有独到思考和重要观点。他参与了关于国家教育改革的相关调研和方案论证,近年来不断呼吁提高中小学教师地位,废止“三好学生”评选与反对强迫孩子参加“奥数”培训等,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回响。
顾明远先生倡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是他本人的教育信条,也是他对走出中国教育困境的回答。
长期以来教育界没有这种“儿童第一”的思想。我们的教育很少考虑儿童的需要,而是把成人的意愿强加于他们,忘记了促进儿童自我发展这个最根本的目的。学校为了自己的荣誉,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少考虑学生体能和智能的发展;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考上名牌大学,只顾孩子的知识学习、考试成绩,不考虑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政府官员只考虑自己的政绩而不顾学生的成长;一些社会教育机构为了赚家长口袋里的钱,只顾把没有用的知识去充塞孩子的头脑。可以说大家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谁也不认真思考一下儿童将来的前途。儿童处于被教育、被学习的状态。这不能不说是教育本身的病症。
千军万马挤向高考独木桥的局面并未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缺乏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统筹设计和优惠政策,再加上传统文化重学术轻技术和“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使得教育的恶性竞争依然是教育的顽症。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先让我们从男孩、女孩身上说起吧。
我们给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类的,给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种模型、而且是活动型的。那里面含着我们希望女孩温柔、文静,希望男孩勇敢、活泼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结果会是挨训:现在就这么疯,以后怎么办呀?男孩打架的结果是被赞赏:调皮的孩子聪明。孩子长大了,人们说:女孩到了中学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学就好了。
要知道谎言重复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了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状态,“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