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闪失就可能粉身碎骨,一世的建树荡然无存不说,整个家门也可能随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唉!在其位,谋其政,一息尚存,须争他个海阔天空!
严谨,冷静,机敏,深沉,浑然一副铜墙铁壁的姿态,坦荡荡,笑呵呵,八面玲珑,滴水不漏,毕竟一颗成竹在胸的雄心,世人眼里,团长犹如磐石一样,举重若轻地迎接着内外交困的风雨。无人处,他也难以掩饰疲惫的流露,那种茫然和无奈是儿女们从没有见过的,从小敬畏如神的父亲也有柔弱的一面,让儿女们感动的同时,也不仅深深地沉浸在对命运的思索中。
人力,人力可以解决的事情,有不能解决的吗?在团长家人的脑海里,少有人力失败的记忆。说平民百姓家有不可能解决的事情,那是他们“能水”有限。他们周家呢,平时团长每次家训再三训诫儿女们,千万不要耀武扬威趾高气扬,丝毫不许流露出高人一等的神气,更不允许胡作非为。一旦发生,决不姑息!可周家人人心里明白,他们家在方圆百里的影响有多大,不能说打个喷嚏天空就会下雨,却敢说跺跺脚整个县城都晃悠。
人人心知肚明,大家心照不宣,更甭说团长本人啦。无论何时何地,行动处前呼后拥戒备森严,下榻处花团锦簇锦衣玉食,光临处莫不是歌功颂德蓬荜生辉。千百事,除非军务机密和仕途机要需要本人亲历亲为,部下人等以及各界攀龙附凤之人,早早把全家旮旮旯旯哪怕半点的需求都摸了个通体透明,何须本人甚至家人开口示意,早早预先置办得珠圆玉润。
可是,现在,眼看着至亲老母挣扎在生死线上,手里掌握再大的权力也是束手无策。人命关天,从另一个侧面向世人昭示了人力的无能,面对高天厚地,人力有时渺小得如同大地的尘埃一样。
孝道,是本地人至高无上的行为规范,是德行必修的第一课目,尤其是以“诗书传家久”标榜自居的人家,更是把孝道当成家族的首要事业来经营。从婴孩“呱呱”落地,《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四书五经》,已经列入了孩子成长必修的教材中,族规,家规,更是把孝道铁定如山。从咿呀学语开始,格守孝道等一切的规矩,严明地修正着孩子的言行。传承孝道,不仅毗邻孔孟之乡熏习久远,千百年歌颂传扬的“孝悌”典故,也水滴石穿地渗透进了人们的德行操守。
一个人的地位可能不被称赞,孝悌不孝悌,却俨然成了衡量一个人品德的第一要素。警钟长鸣,老少皆知其中的厉害,由此发生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儿女真孝悌的自然是功德圆满,孝悌略微缺失的,父母也是吞咽着满腹的辛酸,人前人后夸口儿女“孝悌”。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世家优秀子弟更是把孝悌视为头等大事。
仕途上如日中天风头正劲的团长父子,值此老母遭难,自然不会就此认输,历来的经历谈不上呼风唤雨,却少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纵然你铁扇公主如何刁蛮难缠,还得要乖乖拿出芭蕉扇给我!不到最后,说不准谁输谁嬴呢。
暗暗咬牙的团长也不回避寻找“高人”的分析了,久病成医,一边用近似内行的言谈和大夫们研究着治疗的方案,尽一切可能稳定住病人的状况,和亲朋好友谈论起来,也不忌讳寻访佛道高人的话题了。
“为了老人,我跪天跪地又有何妨!天大,地大,父母大,我等区区一介凡夫俗子,敬天礼神也不是什么过错嘛!”团长的话语情深意重,令人肃然起敬。
恰逢团长青黄不接焦头烂额之际,家院里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就是水雾乡出身的大花狗,毛遂自荐来到团长面前,结结巴巴说到了水雾乡的神婆,征得同意后,火火燎燎地往神婆家走了一趟,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本以为团长就此罢了,谁成想团长竟然委派亲生儿子,驮着成箱成笼的厚礼前去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