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每一支书卷上的内容全部看完。
当最后一支书卷被展开的时候,老左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坐在地上站不起来了,而我也是一阵头昏目眩,接连看了上百书卷,我就已经有了精力被耗空的感觉,而到此为止,我看过的书卷也只不过诸多书卷的几百分之一或者一两千分之一。
没想到老左稍微缓过来一点儿,就问我:“怎么样,看完了吗?”
我顿时就惊了:“这么多书卷,我怎么可能这么快看完啊。”
老左一脸的纳闷:“你的鬼眼不是一眼就能看到方圆好几里内的所有景象吗?”
“是啊,可是我的脑子没有我的眼快啊。”
老左闷闷地点了点头:“那你继续吧。”
实话实说,我现在也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就坐在地上说要好好歇一歇。
等老左彻底回过劲儿来了,他就离开内阁,到外面去给我弄了点吃的,还拿来了很多等,尽可能提升内阁的亮度。
由于一次性博览这么多书卷实在太耗费精力,为了提高效率,我还用上了“番茄工作法”,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每工作4个25分钟休息20分钟,别说,这么干的效率确实相当高,只要你足够专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在扫阅众书卷的时候,我看到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寄魂庄不外宣的秘辛,老左能将我带进来,确实给了我极大的信任。
而除了这些秘辛,我也确实找到了一些与不周山有关的信息。
有几支书卷上同时提到了不周山的一些旧事,上面说,从东汉年间到南宋末年,常有一个名为“洛伯陟(音同质)”的人在行当里出没,当别人问及他出自何门何派的时候,他就说,自己是不周山的祖巫。
东汉,到宋末,时间跨度不可谓不大,“洛伯陟”这个名字,有可能是不周山的历代祖巫共有的代号,又或者,这个洛伯陟本身就是一个不老不死的长生者。
不过自元灭南宋以后,就再也没有这位祖巫的记载了,而先前那些与他有关的记载,也都是他的一些游历行踪,看不出特别的地方。
不过有一点值得我们留意,那就是这个人和仙人墓的洛成己有着相同的姓氏。
在所有的书卷中,有一支书卷是用青羊皮来撰写的,落笔者竟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徐霞客,那只书卷好像就是他随手写的一份手稿,上面的内容很杂,而且羊皮本身也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但由于作者太过出名,我还是多看了两眼。
这一看,果然看出了一些门道。
在一个不算起眼的角落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不周山设X禁于葱岭之腹。”
禁前面还有一个字,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加上保护不周,字迹已经无从辨认,但不管怎么说,从这句话中还是可以粗略地推断出来,早在明朝年间,不周山和葱岭之间就有所牵连了。
之所以说粗略地推断,是因为不周山所在的帕米尔高原,古称就是“葱岭”,徐霞客笔下的葱岭未必就是指与不周山相邻的那个山门,有可能他指的就是帕米尔高原本身。
另外,我也确实在这些书卷中找到了不周山是仉家分支的说法,而且这种说法可不是凭空捏造的,我仔细看了几遍,老仉家分家的过程被记述得十分具体,而且有理有据,应该是真的。
仉家之所以分家,是因为东汉时期,家里的两股势力在选择术法传承和择主上出现了严重分歧。
一部分想要进汉中休息张道陵创建的五斗米道,这个教派也就是道教的前身,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如今老仉家代代相传的五斗米阵,就是从当时的汉中太守张鲁手中得来的传承。同时这一部分人看中了曹操的气魄和睿智,打算辅佐曹氏集团。
而另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