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刺杀是秦始皇一生遇到的4次刺杀中的第三次。第一次就是荆轲那次,而第二次也与荆轲有关,是荆轲的朋友高渐离下手的。
高渐离在燕国被灭后躲了起来,秦始皇有命令要追捕所有的荆轲同党,高渐离不得不更名换姓,跑到原属赵国的宋子县,给一户人家当雇工。巧的是有一次这户人家来了一位客人,竟然也是个懂得击筑的乐手,他和主人相聚高兴,就演奏起击筑。高渐离干粗活干得很累,正在身心疲惫无情无趣的时候,听到击筑声如同游子在外多年偶然听到乡音,立刻被吸引,活也不干了,躲在堂下偷听,老半天舍不得离开,像丢了魂似的。长期没有机会演奏自己心爱乐器的高渐离,忍不住技痒,对身边的其他下人发表评论,说演奏的客人哪个地方演奏得好,哪个地方敲击得不对。这位下人就跑去告诉主人,说家里的伙计有一个懂得音乐,好像还说得头头是道。主人一听马上叫来高渐离,让他尝试演奏一下。高渐离的击筑水平可是闻名燕国的,在易水河畔的演奏曾使在场的人又悲伤又激动。他一演奏起来立即技惊四座,之前演奏的客人自愧不如,马上起身向高渐离作辑让座,其他宾客更是赞不绝口。主人十分兴奋,叫下人为高渐离斟上美酒,亲自为他敬上一杯,然后纳闷地问:“你的音乐天分这么高,怎么会来我家,甘心做个佣人?”
高渐离为自己成功折服在场的人而兴奋,他寻思自己这样老躲着也不是个办法,憋屈地活着太没意思,不符合他的性格,他情愿像过去那样扬眉吐气地自由生活。于是高渐离回到自己住的房间,拿出了一直收藏着的心爱的筑,换上以前穿过的高档衣服,再次回到主人家大堂。大家看着他吃了一惊:这哪里是衣衫褴褛的佣人,分明是玉树临风的一位雅士嘛。大家向这位深藏不露的高人作辑致礼,请他坐到上座,让他用自己称手的乐器再为大家演奏一曲。这一曲高渐离将他的绝技发挥得淋漓尽致,听得在场的所有人心荡神驰,一曲奏罢,大堂内似乎还余音袅袅,萦绕耳间,琴声仿佛变得有形,给听者描绘出一幅清丽的水墨画,真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意境,引发无尽遐思。主人这才意识到自己有眼不识泰山,这位佣人一定大有来头。高渐离不愿透露真实姓名,主人也不见怪,在这翻天覆地的时代,谁家没有一些不足与外人道的小秘密呢?
宋子城出现了一位击筑高手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大户人家邀请高渐离去演奏,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最后竟然传到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本人喜爱音乐,他想网罗天下的名家为他服务。但是秦始皇还记得荆轲的事,知道荆轲的同党中有一个善于击筑的人,宋子城这位高手究竟是什么根底?毕竟国手级的击筑名家在全国也寥寥无几。于是秦始皇下了召见令,打算亲自见一见这个人。在咸阳有不少从燕国迁来的贵族,高渐离当初闻名于燕国街头,与太子丹等人又有交往,许多人认识他,秦始皇做好了认人的安排。
知道秦始皇要召见,高渐离的头脑里开始翻江倒海。他如果去咸阳,可能会被人认出来;如果他不去,就只能选择逃跑,否则君命不可违,他拒绝应召会被抓起来。但是高渐离不愿逃跑,他不想再隐姓埋名苟且偷生。他是荆轲的生死至交,荆轲从太子丹那里得到许多东西,全都为他留出一份,两人情同兄弟。荆轲已经杀身成仁,现在高渐离应召有了接近秦始皇的机会,如果放弃那就太对不起荆轲了。高渐离下定决心:去做秦始皇的宫廷乐师,找机会杀死这个仇人!
高渐离一到咸阳马上就被人悄悄地认出来了。但是秦始皇没有声张。他有自己的分析,认为高渐离既然没有逃跑敢于坦然前来,证明他心中无鬼,或许这个人只想通过自己的高超技艺扬名立万,在宫廷中谋个体面差事。毕竟搞刺杀的是荆轲,策划的是太子丹,与高渐离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