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朝廷已经让海瑞由顺天府(北京)转任应天府府尹;此举就是让这位海青天去到顺天府推行一条鞭法!这种种迹象都表明朝廷有意求变。
而今,晋王在这里下着如此大的一盘旗;我想势必会引起朝廷的注意。表面上这一切他都做成了为求财而办这些事;但,今日见他这招聘启事才让我恍然大悟;他不只是为了哪一点蝇头小利,而是,在为朝廷谋大事!
张朝默了一会儿:“想这太原城中的人毕竟有限,而且多为富人。如果将此告示向太原城周遭的城镇及农村扩散一下,我这些条款对他们或许更又吸引力!”
王国光道:“王爷这主意虽然不错!但,此策推行起来恐怕会有困难!”
张朝闻声,转眼看着王国光;一脸错愕地看着他:“王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去招一些人前来做工,这又有什么困难的呢?”
听完了王国光与粱愈对问题的介绍和解释,张朝也算是知道了王国光之言之意了。这似乎与自己的认知有很大出入;暗自感叹道:“这古人怎么去往另一个地方就这么麻烦呢?还得上报给里长,让里长给开证明!虽说,这赋役黄册作为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是好东西。但这里甲制度就有点太过了,去到外地还得里长开证明!”
想到这里张朝不由得暗自笑道:“这证明不就相当于后世的身份证加暂住证么!这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我暂时也没有精力去管这些事,但现在还得解决眼下的问题呀!这招不到人,我那玻璃厂不知何时才能建成呀!不行,还得想想办法!”
张朝想了一会儿,笑道:“我怎么就想到呢?梁大人,王大人我们这么办;不就是证明吗?这征徭役可不会再开什么证明吧!”
粱愈看了张朝一眼,有些心神不安地冲着张朝点了点头:“这徭役是统一摊派下去,由当地的县令和里长统一组织;只需当地县令和里长的人数证明即可!”、
张朝笑道:“这就好办了!这样,你下去发布一道增发徭役的告示;而后,将服徭役的一切都与民众好好解释。并将我的招工启事上的条件与这徭役挂钩。我就来个有偿徭役。这样就可以解决工人的来源!如果,做工好的人;我们就给他转籍,将他编为匠籍!你们认为我这个办法怎么样?”
王国光道:“徭役就是徭役!怎么还来个有偿徭役呢?”
张朝笑道:“这个工程从一开始便是我自己的私事!因为缺人手不得不大量招人来加快工程的进度!既然,这是我自己的私事;我也是假借你们的名义在行事,这已经是不对的了!让民众以徭役的方式来为我做事,这也是钻了朝廷法令的空子。再说,民众是为的是我的私人之事做工;如此,他们便付出了劳动;便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
因为有了布政司衙门的增发徭役的告示及文书下达到太原周边的几个小县,没有几天各县按照相应的指标将服徭役之人送到太原;并开始在张朝的工地上开始了做工了!
这天,张朝趁着要去工地指导玻璃炼制的熔炉的建设;因为张朝告知过在现场监工的张翼和管膺等人,不能按他们以前那一套来。而是,按照在镇虏卫自己给龙天等人监工镇虏卫建设时所行的那一套来办。
张朝的话,特别是张朝的指令;在张翼、管膺这样从王府护卫队出来的人来说那就好比是北京紫禁城坐在皇极殿上的那位的指令一样;是不可违抗的!
没有强制的监管,张朝看着这些参加建设的人都显得有些不怎么积极;张朝对此表现出一丝无奈,笑道:“哎!人呀!就是这么不识好呀!”
张朝召集来个施工负责人,而这些都是在镇虏卫时;自己修建水泥厂是表现出极高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