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有一座古刹,住着一位高僧,法号道一。一日,他感知到人间已陷入危难,把众僧召来,告之说:“现在妖魔作乱,危害人间,我等当前往解救。”
众徒弟纷纷自告奋勇。大徒弟三德自动请缨说:“师父,弟子愿前往,那怕是粉身碎骨,也必除此妖!”
法师却说:“此次情况非同寻常,每耽误一天,人间就多一重劫难。为师必须亲往!”
众弟子纷纷表示要一同随行。
法师说:“人多行事也不便,三德与我先行。其余弟子留守山门,随时候命!”
第二天,道一法师就带着三德下山。一路上,哀鸿遍野,几乎有人烟处就有人披麻戴孝,人人满脸哀伤、满腹愁怨。男女老幼皆身带利刃,睁眼就是愤怒,出口就是打杀,一有风吹草动,又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没几天,两人的干粮就吃完,需找人家化缘。路上人烟稀少,好不容易才出现有人家,饥肠辘辘的师徒俩端着钵盂匆匆上前敲起门。
里面传来“嚓”一声拔刀声,接着有人凶狠且警惕地质问:“谁?”
法师作揖回答道:“贫僧是大灵寺的和尚,和小徒路过此地,前来化缘,打扰施主了。”
门没有开,传出怒斥声:“要饭的,没有。我都吃不饱,还能给你!走走走!”
师徒一连问了几家,皆遭白眼。
道一长叹说:“四处都是流离失所的人,一路上都有饿死的,却鲜有开口行乞的。”
三德问:“为什么呀?”
道一答道:“人心不善,虽有众多需施舍者,却无施舍之人,所以变成了即使饿死也不行乞。乞丐也就绝了迹。”
三德问:“师父,既然没人施舍,咱们还化什么斋呀?再这样下去,咱们也会绝迹。”
法师苦笑了一下,硬着头皮带着徒弟挨家挨户地找下去。终于有一老妇给了他们一人一块红薯。
法师不解地问:“乐善好施,终有福报。前几年,我亦路过此地,家家都信佛向善,今日为何不同?”
老妇哀叹道:“连年天像异常,若非天灾就是人祸,盗贼土匪四起。初始时人们还求神拜佛,却不见有甚作用。后来,越来越艰难,有几家能吃饱,又有几家能不争吵?再后来,变成了相争相斗,最后就是相残。十户九破呀!”
三德问:“官府不管吗?”
老妇长叹道:“官府更是崔命符。不来赈灾,反而要加税。不去抓土匪盗贼,反来抓壮丁。”
几天后,师徒到了黑水县。街上也是人人带刀,面带戾气,目露凶光,似乎人人皆是仇人。师徒俩走街串巷,四处走访观察。医馆、棺材铺和刀枪铁铺生意兴隆,此外,占卜、卖神符的卦摊生意也相当火爆,其余百业一片萧条。
到医馆寻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排成长龙。到棺材铺要棺材的人一户接一户,棺材供不应求,时常断货,价格也水涨船高。最近,老板又加雇了一批木匠,日夜赶工。打铁铺热火朝天,打的却多是长剑利刀,少有铁犁锄头之类。前来寻求利刃的顾客形形色色,有的似是要行凶的土匪强盗,有的似是满眼仇恨的农夫,有的似是准备落草为寇的秀才,有的似是被骗了钱财准备复仇的商人,皆杀气腾腾,透露着邪恶的戾气。
三德问:“师父,这全城百姓与路上见的农家百姓类似,跟以前太不一样了。满脸晦涩,面带戾气。”
道一法师说:“人皆变了。这是为什么呢?”
三德问:“为什么呀?”
法师没有回答,带着三德直奔县衙。衙门大开,门口两边蹲着两只巨大的石狮,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