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那么马克从开始的沉稳自信,到后来的突然崩溃,实在是让太多人意外之极,而且也很容易让观众们对成年人的担当产生失望。
而希德更希望在几个重要角色之间,营造一种平衡。
所以囧瑟夫的角色布里克,就不能像原版那么少、那么弱,当然,也不能太过就是。
所谓太过,倒不是怕布里克这个角色反过来抢了朱诺的风投,而是就影片整体效果而言。因为在原版的《朱诺》中,就有不少专业影评人认为其将早孕这件事拍摄的太过美好,简直都快成了一部青春童话片了。
因为在片中,对待朱诺早孕这件事上,所有人都表现的“太过”美好——闺蜜二话不说的帮助,父母的理解、支持,学校也没有任何惩罚,就连找到的养父母都很“完美”。
这种童话般的情节,让一些专业影评人诟病。
不仅是因为不真实,更因为很多人担心影片对年轻观众的影响。
所以既使希德想要增加男友布里克的重要性,也很精准、细腻的反复拿捏之后,才修改了剧本——重点有两个。
第一,布里克在朱诺早孕中的参与程度逐渐升级。
为了体现出布里克的变化真实可信,希德从剧本的前期,就安排了一些专门的场景来体现,布里克和长跑队的朋友的对话,他在学校旁观朱诺,通过一系列的事件,让布里克从开始的不知所措,慢慢产生变化。
而最终,变化的节点,就是当朱诺挺着肚子在学校时,唯一一次被一帮男生们欺负推倒时,布里克挺身而出。
第二,就是布里克的参与和收养家庭的丈夫马克的离开,正好相互接替。这两个情节的接替,其实也象征了成熟的男性担当从上而下的传承。虽然这种传承是以一种不那么光彩的方式实现的——丈夫马克直接落跑了。
但是这种传承也很重要,因为那象征了年青一代的崛起。
为了达成这点效果,希德数次修改了原版的剧本,把朱诺在学校被欺负的事件,推迟到了马克消失之后。虽然瓦内萨还是保证,自己会单独收养朱诺的孩子,但是一直以来在两夫妻中,更能与朱诺聊得来的马克的离开,还是给了她相当大的打击。
在前半段情节中,很明显马克看起来更像是有担当的成年人,而妻子瓦内萨则更像个盼望小宝宝到有点神经质的女人的感觉。
所以马克的消失,对朱诺的冲击,实际上要远大于人们的想象。
在这种背景下,就让朱诺的被欺负,和布里克的挺身而出,显得顺理成章,也温馨动人了。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林赛的表演,还是囧瑟夫的演出,都慢慢向上提升,特别在学校的“欺负”场景中,林赛和囧瑟夫互相飙戏。
囧瑟夫表演一个不善表达,又首次爆粗口的纯情小男友的情景时,那种手足无措中,一点点坚定起来,然后爆发的过程,相当出彩。
而受囧瑟夫的“刺激”,林赛的表现再度提升,偶尔出现了好几段堪称“神级”的表演,看的希德都开始考虑,要不要回头拍摄前面的内容。
在情节上,随着布里克的加入,朱诺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她不再要求传统的匿名收养,而是想要与瓦内萨保持通信,知晓、参与她的孩子的生活。
虽然这点改变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很好的弥补了原版《朱诺》的那一点点瑕疵和不足。
随着《朱诺》的拍摄临近尾声,在剧组周围渐渐地聚集起了一些围观的影迷。
“查克!那些人是怎么回事?”希德第二天一大早来到拍摄场地,一所多伦多的中学校园时,却发现为数不少的年轻人聚集到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