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此法不妥,泰儿自小便是被教着长大的,他的感情,也不是你我能够操纵的,若是逼他急了,说不定还会怪罪我们两个出尔反尔,这件事不太妥当。”在这个问题上,徐王氏还是站在徐泰的角度上的,他不像徐宁,徐清教育他的时候他已经八岁了,基本的价值观已经形成,虽然徐清后来给他灌输了许多现代的思想,可是古代的那一套儒家思想已经深入徐宁的骨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他来说,并不会难以接受,而徐泰则不同。
现在的徐清出现在他身边的时候,徐泰才六岁而已,价值观都还没有形成,书也没有读多少,整个思想观念还没有搭构起来,这个时候经过徐清的教育和耳濡目染之下,徐泰就不像徐宁那样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那么心甘情愿了,这也是为什么徐泰最后选择去大学读书,而不是去儒家学院读书的原因,在这一个问题上,徐泰无疑是十分有主见的,而徐清和徐王氏也是十分尊重的,若是这个时候让徐泰听他们的话娶一个他不认可的女子,那徐泰必然会跟他们发火,徐王氏并不希望因为这件事情惹起家庭的矛盾,对于她来说,家庭的和睦大于一切,其余问题都在这个问题之后,所以他开口提出的异议。
徐清听到他的话,叹了口气说道:“夫人,我也不是让你去找泰儿给他送一个媳妇,我只是希望那你能把我的这番话告诉他,让他如果有喜欢的姑娘,最好尽早定下来,免得像他哥哥那样,最后婚事被皇帝许配,到那时,可就不是我管他,而是皇帝天命要来管他了,那个时候,可由不得他来拒绝,发脾气了。”
“老爷,事情真的有这么严重么?泰儿上的是大学,与政事无任何关联,也从来对庙堂之事毫无兴趣,这怎么也不会像宁儿一样吧。”徐王氏对于徐清的紧张感到很是意外,在她看来,徐泰只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孩子罢了,对于仕途也没有任何的兴趣,这样的人赵昕会去提防么?徐王氏想不出来有什么原因会去提防,毕竟皇帝的姐妹也没有那么多不是?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当今天子,雄才大略,不过为人处世上,却很是谨慎小心,泰儿虽然不涉政事,但难保皇上会有所担心,我这也是为了不让泰儿重蹈覆辙,若是有心上人,便抓紧时间完婚,不要一拖再拖。”徐清摇了摇头说道,徐王氏话中的道理徐清不是不明白,可是对于赵昕的为人,徐清很是了解,他是一个斩草必定要除根的人,徐泰确实不涉及政治,可是站在赵昕的立场上,他必然会去想,如果徐宁失去了在政治上立足的可能性,那么徐清会把他的政治权利交给谁呢?
这其中,徐泰便是一个选项,虽然他上的是大学,对于政治的影响力十分的微弱,可是观察赵昕的动态便知道,赵昕对于现在朝堂上以儒家独尊的现象其实是不满意的,不然他也不会一上位便掀起大规模的针对保守派的讨伐运动,在他的理念中,用诸子百家取代儒家独尊的状态,才是他希望做到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度下,唯有儒生能够参加的时间还能有多久呢?
根据徐清的推算,最多不超过五年的时间,赵昕必然会在科举制度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到时候科举的面积必然增大,大学中的学员也必然会纳入其中,那么到时候,徐泰便有了可以从政的机会,这便是需要提防的地方,这一点,徐王氏是看不出来的,徐泰也看不出来,可是徐清看得出来,因为赵昕就是他一手教出来的,他自然知道这个人的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如果这样想来,那么将徐泰也排除出政治势力之外便是赵昕将来有很大可能会去做的事情,这由不得徐清不去思考应对的方法。
听到徐清的这番话,徐王氏愣了一下,对于自己丈夫的政治直觉,徐王氏还是十分信服的,虽然不懂徐清为何如此谨慎,可徐王氏还是点头答应了徐清的请求,打算过一会儿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