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虽计也,亦是势也,近两年来,西夏东征西讨,从我朝与辽国之间夺取了大量的土地,此虽让李元昊之财富与日俱增,但也让他心中的骄纵之情越发放纵,据西夏之中的线人汇报,李元昊从去年开始,便在西夏国内广泛建造遗冢,足足建造了三百六十座,每建完一座,便将其民夫工匠全部杀死殉葬,短时间内已经是让西夏国内人人皆有怨言了,除此之外,此人更是尤为好色,喜欢将自家大臣的妻子接到宫**自己淫乐,百官惧怕李元昊,只能将自家的妻子送入宫中,可对于李元昊的恨意,却是与日蔓延,而他的身体,则是日复一日的衰落下去。
可以说,此时的李元昊,已非当年五千党项兵便创立西夏的开国英雄了,而是一个威望日渐下滑,武功日渐迟废的老人家了,而他的心中,却依旧有着一颗桀骜的心,像他这样的人,必然会想尽办法来证明自己并没有不如当年,而证明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更加强大的人来承认他,还有什么比宋国承认他更为让人美好的呢,只有辽国了,李元昊虽为人狡诈,可他毕竟还是个人,只要是人,必然会有所追求是理智所不能控制的,此便是大势,只要我等顺势而为,革新便有了依仗。“
“呼。“听过徐清的解释之后,赵祯的心中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忐忑,是啊,李元昊即便再聪明,也终究有着人该有的本性,他渴望辽宋的认同,也渴望自己依旧是个年轻时被人所敬仰的英雄,这不是理智能够控制的,赵祯看着徐清,心中不知不觉间有了一丝丝的警惕,徐清从来没有见过李元昊却能讲李元昊的心思洞如观火,那自己的心思呢?
赵祯想到这儿,心中竟然对徐清产生了一丝杀意,不过看着徐清那一脸恳求的表情,赵祯心中那一丝丝杀意便慢慢消散了,这样的人作为敌人很可怕,而自己和他,并非敌人,赵祯在心中告诉着自己,口中则是说道:“既然如此,明天朝议时,你便上奏折让百官谈谈吧,只要诸大臣没有意见,便执行吧。“
第二天上朝,徐清的计划很快便获得了众人的认可,反对派当然也有,不过在改革需要稳定这个大方针之下,再多的反对也没有什么用处,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富弼会成功的原因,宋朝的官僚并不是傻子,他们不像后世明清的书生一样,一辈子只看四书五经,宋朝的士大夫既有唐朝时的洒脱,又有这个开明朝代所独有的自由和独立,这些万里挑一的士大夫,有着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的灵魂。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此帝王雄心孕育在一个个的读书人心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徐清的奏折通过门下省传达各部,而通知西夏的书信则早已经在决定的那一刻便由由十只信鸽带出了城外,他们一站一站的非,在第二天的时候,成功将消息带到了边疆,此时边疆之上的统兵大将已经换成了种世衡,因为秦凤路的安抚使徐清此时正在汴京,所以当这封信送到秦凤路衙门的时候,自然是作为二把手的种世衡来处理了。
种世衡看着诏书中的内容,心中自然是有些不忿,作为将门世家,在种世衡的心中,与西夏称兄道弟简直就是耻辱,简直就是对不起战死的兄弟,还有自己的父亲和爷爷,他们的一辈子都是在与这些国家做斗争,而现在,一个小小的西夏竟然要承认他的地位,这让种世衡实在是很难接受。
可就算他再怎么不接受,他还是得接受,谁叫他是宋朝的将领呢,在现有的制度下,军队就是要听从中央朝廷的安排,即便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岳飞,也不得不如此,这就是制度的作用,种世衡也只能勉强接受,带着这封诏书便亲自去了骑马去了西夏边境,然后一路来到了西夏的首都兴庆府,还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