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哭一场。
绛雪与黄生一直保持朋友关系,使黄生更加思念香玉,一天晚上,独坐悲伤,绛雪进房笑道:“报告君一喜讯:花神感君重情,让香玉再降宫中!”黄生大喜,问:“何时?”绛雪道:“不知道,反正不远了。”第三天晚晚上,香玉果然来来了,黄生很高兴,握住香玉的手,感觉甚虚,彷佛没握东西,依偎其身,如依自已影子。惊问其故,香玉说:“昔日妾为花神,身故实之,今乃花鬼,故虚,君可用白蔹屑加少许硫磺粉泡水浇灌,明年今日报君恩。”
次日天明,黄生去牡丹旧穴看时,果然又生出新芽,于是更加精心培育,又做围栏护之。第二年四月果然开花一朵,大如玉盘。花心中俨然坐着个小美人,转瞬间飘然而下,乃香玉也!黄生指着牡丹道:我死后魂魄当寄于此花之下。”二女笑曰:“君要履行诺言。”
十余年后,黄生病重,弥留之际,其子悲痛不已。黄生道:“此我生期,非死期也,哭什么?”又对道士说:“他日牡丹下生赤芽,即我也。言乞而逝。”
第二年,牡丹下果有红芽突出,生长茂盛,却不开花。道士嫌无花,故砍去。不久,白牡丹枯萎,随即那株耐冬树也死了!后人感其真情,刻石记之。
蒲松龄觉得的确是段风流佳话,是夜宿于上清宫,写下聊斋故事:《香玉》篇。
翌日早起,道长下山挑水,蒲、陈也跟随着来到溪边,突然听到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三人忙转身看时,只见一人骑马飞奔而来!到近前,那人忽然滚鞍下马,朝蒲松龄抱拳道:“先生救我!”
蒲松龄细看那人,大吃一惊,原来是三山大王!只见他蓬头垢面,浑身血污!心中便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幸亏他伤不很重,行动倒还灵便。不及细问,忙叫小卿脱下外衣让他换上,挑着水桶上山。然后折根树枝,用大王脱下的衣服包做人形,缚于马背上。猛抽两鞭,那马负疼,尥开四蹄,沿着山根向北飞驰而去。三人随即离开渓边。
须臾,追兵赶到,发现有人骑马向北逃窜,打马追去。
蒲松龄知道清兵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定会返回搜山。于是和道长立刻来到上清宫,让大王脱下女装,换上件破道袍,脸上抹些灶灰,在厨房烧火做饭。
不多时,清兵果然来到上清宫搜查,见一个秀才和位道长在松下对弈;一女子在提水浇花;一个年长些的道士在灶下烧火做饭,便过去盘问,老道既聋且痴,所答非所问。别无可疑之人,便下山去了。
清兵走了,大家才舒了口气!于是,大家共进晚餐。蒲松龄问起青州战事,三山大王长叹一声,泪如涌泉:“不听先生之言,果然遭此惨败!原来,济世哈果然用的是围城打援之计:先派兵围困青州,然后在潍河谷地埋伏重兵,并用沙袋堵住上游河水。义军大队人马过河时,见河水骤减,只当是春旱所致,于是,便下令士兵强渡。清兵见义军中计,一声号炮,两岸伏兵齐出。义军被困河谷,欲进不能,欲退无路,岸上乱箭射入河中,义军中箭倒毙者不计其数!上游放水下来,可怜数万怜义军将士,大半被箭射死。余者水淹丧命!大王战马强壮,跃上对岸,奋力杀出重围……”
蒲松龄询问青州方面情况。三山大王道:“我突围后,本想投青州,听前线逃回的散兵说:青州已失,蒲将军阵亡!又被清兵拦截,只得返回。知道先生此刻还在崂山,特来向先生请罪!当初不听先生良言,一意孤行,不仅断送了数万义军将士生命,而且使无数支持过义军的百姓重遭清兵蹂躏!本王罪孽深重,本当一死以谢天下!想到与先生朋友一场,真情难舍!还是决定厚着脸皮来见先生一面,虽死无憾!说罢拔剑欲自刎……”
陈淑卿眼捷手快,一把夺下宝剑:“大王不可